一个人也能盘活一档综艺吗?

2020-08-21     腹黑狗子说八卦

原标题:一个人也能盘活一档综艺吗?

一个人能盘活一个综艺吗?

相信即便这里说明“一个人”单指台前嘉宾,不包括幕后工作人员,也有不少人会斩钉截铁的给出否定答案吧?

想想也是,做综艺和做女团很像,想要爆、想要效果好,就得需要拥有不同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专长才行。

回看一下综艺史也鲜有这样的作品,哪怕是打着“独自”旗号的《我独自生活》实际上也是把多个单人的内容组合起来,再配上数位点评嘉宾才做成的。

不过,回答也不用说的太实。

因为最近确实有人一个人撑下了一档节目,而且还是个餐厅经营类、还做的挺有意思。或许有人已经猜到了,正是属于李寿根的个人秀《我独自李食堂》。

啊,sorry~图放错了,是这个:

而之所以有这样一档综艺,还要说起之前罗PD欠欠儿的和网友打的那个“频道订阅超过百万就送李寿根和殷志源两个人上月球”的赌:

口无遮拦是要付出代价的,频道订阅数突破百万后,罗PD一边紧急向广大网友负荆请罪,呼吁大家赶紧取消订阅,一边又许诺会将“去月球”计划换成打造各自的专属综艺:

疫情刚刚有所缓解的时候,殷志源这边的专属综艺就已经安排上了~是为其所在组合水晶男孩提供的迟来了八百年的团综《三时四崽》:

之后,自然轮到寿根这边啦。因为在《姜食堂》里打杂了所有部门,还曾“口出狂言”其他人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罗PD就干脆为寿根叔打造了一档一个人的食堂(做了好几季洗碗总监的他,终于升职了)!

虽然有罗PD和万能人李寿根这样的搭配保底,但全程只有一个人,经营餐厅的同时,又要顾及综艺效果,还是会下意识替这档《我独自李餐厅》捏一把汗的。

不过,连刷三期之后就松了口气,因为除了偶尔会担心寿根叔好累之外,节目还是熟悉的味道~

因为只有一个人,想法变得天马行空,寿根叔给自己制定的菜单全都是烧烤套餐,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影视作品影响,都怀揣了一个在远离都市的乡村里开一间小酒馆的梦。

只可惜这个梦没做多久就被罗PD拎到白钟元面前浇了一盆冷水,看着面前完全烤不匀的猪肉和鱼,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拿起锅碗瓢盆,回头去做辣猪肉套餐。

在练习了一段时间菜谱,并让朋友们“试毒”之后,餐厅就开始试营业了。最先呼之欲出的观感大概是:一个人经营餐厅也太累了。

即便李寿根在烹调上可以一人顶四个姜虎东,有些事情也得一样一样做。比如套餐里最基础的铁锅饭吧~他要自己剥玉米粒,要自己下地挖土豆、洗土豆、削皮,再自己淘米、烧火、扇风……光是这一碗米饭就做了两个小时:

之后还有韩式料理常见的小菜,虽然只是配菜,菜量不需太多,烹制方法也简单,但架不住所需种类多,需要洗洗涮涮的材料也多,每一样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光是准备这些材料,寿根就加班到夜里一点半:

以上这些还只是备料而已,等到餐厅运转起来,他还需要招呼客人点菜、上菜、收拾台面、刷碗……感觉在玩单人版的分手厨房,做完就想和自己分手。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点点孤单。

尤其在备菜环节,好像会格外想念大家坐在一起插科打诨的时光:

不过这两种稍显负面的情绪也是在看节目之前就可以预知的,且在后续过程中被这位万能人完美中和,尤其是在餐厅运营起来之后尤为明显。

备料时,即便偶感寂寞,一个人也可以solo全程,完全不会让你觉得尴尬或者无趣。挖个土豆都能抖包袱:

客人来了,打个招呼的功夫就能让人放松;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干脆和客人开起全自助餐厅的玩笑,呼吁大家自己动手盛饭、自己下地挖土豆。客人们倒是也蛮上道的,不但吃饭自助,连结账也差点自己办了哈哈哈哈

不过即便如此,一个人还是会周转不开,且想着要以“想多看看寿根的脸”为愿望的顾客为大,罗奴就照常上线了~自己变身后厨助手,让寿根赶紧去前台晃晃。

哈哈哈,不知道为啥有种整人到最后整到自己头上的即视感。

三期看下来,怎么说呢……尽管少了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但这档《我独自李食堂》就好比一人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虽然很累,的确是为寿根专属打造,全方位展现了他的个人能力&魅力所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哈,看泡菜的慢综总会有一种慢综很好拍的错觉,尤其这部一个人撑全场的综艺出现之后,而由此疑问也跟着正比增长:我们咋就每次都拍不好呢?

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我们也有同类型的、某一方面接近理想状态的综艺。比如说在节目意义、情感方面的《花儿与少年3》,拍出了少年少女的朝气与青春,对未知前路的踌躇与期许;比如在人员搭配上的《中餐厅2》,赵薇、舒淇、苏有朋这仨福禄寿,互怼中夹杂着温情,即便面对再大困境也不慌不忙,带着一份从容。

不过,事实上我举的这两档综艺好像还都蛮糊的……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就说明国内没有此类综艺的受众,恰恰相反,我们有的是。不然像《奇遇人生》、《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这类的节目就不会走红,更不会有人隔山隔海的追海外慢综。所以,除了我们之前总结过的各种问题之外,有些节目在宣发策划也出了锅。

明明拍的是慢综艺,却总拿矛盾和冲突做卖点,同时又想追求闲适美好的节目立意,一心想着把鱼和熊掌总想着统统都揣进口袋……结果呢,吸引来的受众不喜欢,真正会看的受众不回来,从而啥都没捞着。

另外一方面,也是老生常谈了,综艺类人才并不多人。之前何老师在采访中就提到过,因为没有形成职业化的体系,所以想要做节目的时候没得可选,只能看请到的嘉宾来给节目被动定调。

虽然这样分析下来,现状好像有点糟糕,但也不是没救啦……一些纯粹慢综的成功说明我们拥有市场,另外也开始有节目去有意的培养专业的综艺人才,应该会逐渐好起来的~不求一个人撑起一档综艺的奇迹出现,至少可以盼一些真正踏实下来描绘生活与感情的细腻节目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DFpEXQBLq-Ct6CZ5f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