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政坛上有一个,被历代学者评很高的大人物,他就是让蒋介石,毛主席敬佩不已的名儒——曾国藩。
生来富有传奇色彩,他的祖父在睡觉时梦见金蟒绕树,不一会其儿媳江氏房中传出啼哭,曾国藩降世了,曾国藩原名曾子诚。之后患上银屑病,发病时身上结痂好似金蟒鳞片覆盖在身上,这更加坚定了他金蟒转世的念头。
曾国藩
幼年好学苦读经书,其父曾麟书是个秀才,奈何屡试不中,丧失信心。但其未忘记是宗圣曾子的传人,是诗书礼仪之家。便全身投入到小曾子诚的学习上。大家都听过,贼去偷曾国藩家东西,不料三更半夜曾国藩还在读书,贼便耐心的等。不料两个时辰过去了,曾国藩抱着书还没背下来,气的贼翻下墙,对着曾国藩读书的内容滚瓜烂熟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留曾国藩一人呆若木鸡(我觉得故事八成是杜撰,毕竟一个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的高级知识分子不可能比不了一个小贼,只是侧面突出其刻苦努力罢了)
少年得志长风破浪,身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家有读书基因,所以读书之路自然比较平坦。道光六年,童子试第七名;道光十年,考入涟滨书院;道光十二年,考取了秀才;道光十四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道光十八年,殿试三甲四十二名,同进士出身。道光帝亲拔为同进士出身第二。后受军机大臣穆彰阿赏识。后做到翰林院庶吉士。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时受欧阳凝祉赏识,又因为两家是故交,所以欧阳先生为曾国藩做媒。
曾国藩
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欧阳先生为曾国藩做媒的是当地大户人家王氏,正当曾家摆好酒席,开始庆祝时。王家女孩却悔婚。因是欧阳先生做媒,王家却悔婚,欧阳先生面子上过不去。欧阳先生一急之下,和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商议将欧阳家长女欧阳氏嫁给曾国藩,就这样温文尔雅,又知书达礼的欧阳氏成为了曾国藩原配夫人,后为他诞下曾纪第(取及第之意,得天花而殇),曾纪泽(在左宗棠抗击沙俄时,作为中国的外交官与沙俄交涉)
前程光亮却一路坎坷,官路不长,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血气方刚献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结果被骄傲自负的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咸丰二年(1852年),得母讣闻,回籍奔丧。后仕途遇险,去江西担任考官的路上,遇太平天国包围,只能回家守制。
太平天国事起后,在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一众人的领导下,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各地农民起义如星星点火一样,大清的统治危如累卵。这时,咸丰帝听取建议,既然腐朽破败的绿林军,八旗军如同酒囊饭袋,不如放宽政策,让各地乡绅地主们武装起来反抗农民运动。因曾国藩所在的湖南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活跃之地,这时咸丰帝想到了这个回家待制的曾国藩,想到他当年忠心耿耿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于是马上令其编练地方武装。(自此汉族地主阶级势力开始壮大,为辛亥革命时各省纷纷脱离清朝统治,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埋下了隐患。)
曾国藩
曾国藩接受任命,这与他从小接受的忠君思想不可分割,加上积极入仕的思想,曾国藩迅速编练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初期迎战不力,因从乡下招募的农民兵,意志不坚定,缺乏训练,初期节节败退。惨遭兵败靖港,欲投水自裁后获救。后石达开率太平军攻击湘军水师,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
经过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内讧战斗力显著下降,加上农民阶级特有的软弱性,贪图享乐,天京整个成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人间天堂。到了后期,石达开与韦昌辉不合,率十万精兵出逃,继续抗清。尽管太平天国实力下降,但涌现出的新一代小将,如李秀成等,与石达开继续抗清,仍旧给湘军,给曾国藩造成不小的压力,痛失爱将塔齐布,痛失好友胡林翼,痛失胞弟曾国华。难以想象曾国藩是怎样以一个书生的身份,在大清国危难之际,毅然挑起抗击太平天国的重担,承受众多人生失意,承受家人的离去,好友的离去,知己的离去。还要一并承受皇族的猜忌,不给钱不给粮的困苦处境。
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其经典《冰鉴》,《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毛主席都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但其杀伐果断,尤其天京陷落,城内百姓杀伐殆尽,横尸遍野。被人称作“曾剃头,曾屠户”。天津教案时偏袒洋人,被人称作卖国贼。
终其一生都在为清政府服务,为地主阶级服务。佩服他的人称他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碧空心自知”其功过利弊,我们都无权评说,但留下儒家理学,治国理政,持家有道,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