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长安大学体育部 李红果 供稿
截至目前为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在我国仍处于蔓延和增长态势
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仅宅家
还要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每个公民、每个家庭都应自觉服从国家防控安排,减少外出和聚会活动,安心在家减少交叉传染,杜绝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响应国家号召安心在家便是对疫情防控、对国家的最大贡献。
不知不觉,玩手机、看电视、学习或办公,长时坐或躺成了生活常态,几天下来,体重增加、浑身乏力、肩颈酸痛……
长此以往,免疫力下降,不利于防范和抵御病毒入侵。
生命在于运动,居家不等于不运动,面对疫情,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重点。
对于大众而言,掌握科学的室内锻炼方法,通过适量、合理、有效的运动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地应对疫情,为国家战胜肺炎疫情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为广大群众介绍一下:居家科学锻炼常识及常用锻炼方法。
循序渐进
居家锻炼不能盲目,否则适得其反,损伤健康,降低免疫力。
锻炼要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基础上逐步提高锻炼水平。
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适,需要“聆听身体的声音”,在锻炼过程中无胸闷、心悸、头晕、目眩,第二天机体无明显不适。
因人而异
运动负荷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过小影响锻炼效果,过大则损害健康。
运动中“J型曲线”理论亦提示,适宜运动,提高免疫力,过量运动会使身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开窗期”,身体的免疫防线处于“打开”状态。
运动负荷需因人、因时而异,经常锻炼者和不常锻炼者、老年人和年轻人、同一人的不同状态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量均不相同。
安全性
一般来讲,健康人群和有锻炼习惯的慢性疾病患者在“能说话不能唱歌”这种状态下(相当于中等强度)的运动是安全的。
无锻炼习惯的患者需遵医嘱,在开始运动前咨询相关医生,短线盲目剧烈运动不可取。
全面性
人体由各局部协调统一构成,各局部均按“用进废退”的规律发展,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运动素质需协调发展。
不同锻炼产生的效果不同,锻炼中最好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持续性
每次锻炼刺激都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一次运动产生的效益会逐渐消失,持续地锻炼刺激则会发生作用积累,使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适应,进行促进健康水平。
提高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加强锻炼。
适量运动促进健康,对于健康成年人,推荐运动量为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中能说话但不能唱歌),有氧运动和每周2次的力量锻炼。
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作用最大。
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锻炼者心肺功能,且对具有锻炼的健康人或慢病患者、无锻炼习惯的健康人来说,运动风险较低。
居家的力量锻炼可以考虑自重练习,可以借助面袋、油桶等。
科学研究发现较长时间的静坐行为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应避免连续2小时以上的静坐,有意识减少静坐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活动3-5分钟。
另外,每天中等及其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亦应控制在2小时内。
推荐锻炼方法
选择80-100次/分的节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一拍或两拍一动,锻炼前应有5-10分钟准备活动,锻炼后适当进行拉伸。
挑选3-5个动作进行组合,每个动作做10-20个,每个动作间休息10秒,2-8个循环,循环间休息1-2分钟。
开合跳(图1)
跳起来双腿打开并且手过头顶,然后返回到双脚并拢和手臂放在身体两侧的位置。
(图1)
上下台阶(图2)
选择一适当高度稳固的凳子(不超过锻炼者小腿上段),两只脚轮流踏到凳子上,膝盖伸直,再轮流还原到原位(先踏上去的脚先下),全部完成算一次。一定要注意安全。
(图2)
箭步蹲(图3)
跨出一步成弓箭步,并下压。
抬头挺胸腰收紧,屈膝下压后退直;两脚同时用力,重心垂直向上升起。
(图3)
高抬腿(图4)
上身挺直的情况下,两腿交替抬至水平。
(图4)
俯身爬行(图5)
双手双脚撑于地面,像是婴儿爬行的姿势,双膝不跪地,以躯干为中心,侧边手脚交替屈伸移动(右手左脚一起动)。
(图5)
:温馨提醒:各位居家锻炼者,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锻炼方法进行练习,同时还需要注意讲卫生、勤洗手、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均衡营养。
还是那句话: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一起承诺用实际行动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快来获取你的专属承诺吧,获取方式:
1、长按二维码识别回复“防疫”
2、陕西科普公众号后台回复“防疫”
| 来源:长安大学体育部 李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