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新闻,东北证券董秘徐冰不幸离世,年仅55岁。
这个新闻,让笔者想起了前不久工银瑞信突然失联的90后基金会计,以及2018年6月25日贤丰控股53岁的董秘张志刚去世,而就在张志刚去世前一天,中材节能47岁的董秘杨泽学不幸离世。
证券基金行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长期脑力劳动、频繁加班......特别是工银瑞信那个刚刚毕业5个月的90后小女孩,更是让人痛惜不已!
想到这些,笔者突然想分析分析券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工作压力到底有多大?在高强度压力下券商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赚钱能力?
工作压力有多大?
关于工作压力的描述,笔者不得不引用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的话,这篇文章是一个券商投顾研究员一天的工作作息内容。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研究员,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做12小时以上是非常正常的,周末还要继续加班。
虽然我现在已经做投资已经十多年了,但是一直保持研究员的作息时间:每天差不多4点半起床,晚上9点入睡,醒着的时候永远是公告、电话会议、调研、路演和看盘。
我经常告诉刚入行的小朋友,A股现在有3600家公司,如果看完了A股公司,可以看港股几千家,看完港股,还可以看美股,在这个行业永远不能懈怠。
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醒着的时候永远是公告、电话会议、调研、路演、看盘,看完A股3600家要看港股几千家,看完港股几千家要看美股几千家。
对于一个10年资深分析师来说,笔者相信这样的作息方式一定是常态,这样的常态足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
坚持下来的,除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外,更是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否则要么像上面的董秘那样,要么 根本就坚持不下来。
当然,在这里引用了人家的东西,希望他本人看见了不要见怪。笔者在这里提前道个歉!
券商赚钱能力如何?
国内券商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极高的集中度,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但是主要市场份额还是掌握在几家头部券商手中的。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排名,目前净资产超1000亿的不过中信、国泰君安、海通、华泰四家,其中中信证券净资产规模最大超过1600亿,而今天涉及的东北证券都排不到前十,拥有净资产规模仅为166亿。
那么再看各家的赚钱能力如何?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105.22亿,国泰君安实现净利润65.46亿,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73.86亿,华泰证券实现净利润64.41亿,东北证券实现净利润8.68亿。
换算成净资产收益率就是,中信证券6.57%,国泰君安4.55%,海通证券5.30%,华泰证券5.36%,东北证券5.22%。
整体净资产收益率都在5%左右,其中规模第一的中信证券赚钱能力最强,而东北证券只能算是保持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赚钱能力还是基于今年A股一季度强势上涨的而来。
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券商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投资收益,也就是券商自有资金“炒股”的收益,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行业特别非常像农民种地,得靠天吃饭。老天风调雨顺的时候就丰收,老天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的时候就可能颗粒无收。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券商股是一轮牛市来临的先行指标,在一轮牛市中券商股往往是涨幅最大的,因为在牛市中券商可以获得难得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