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前256年-前195年),汉高祖。
成为汉高祖之前,刘亭长有两大爱好:贪杯和好色。
成为汉高祖之后,刘皇帝虽忙于治理国家、平定叛乱,但依然醉酒不断。
这两大爱好,他一辈子都不离不弃。
特别是刘邦的醉酒,每一次醉酒,都代表了刘邦不同人生时期,不同的感触和情绪。
有时是酒壮怂人胆;
有时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有时是人生巅峰无限感慨。
简单举六次醉酒的例子吧。
第一次:喝酒赊账谈恋爱。
刘邦年轻时就酷爱喝酒。
在泗水当亭长时,就经常到酒馆赊酒喝,喝醉了睡在大马路上也不在乎。
当真是性情和豪放之人。
喝酒没钱给,他还喜欢上了酒馆的女掌柜;
喜欢上女掌柜,女掌柜居然同意和他一起厮混;
厮混就厮混,还生了个儿子(齐王刘肥)。
刘邦的开挂人生,从刘亭长爱喝酒开始。
第二次:醉酒吹牛皮,抱得美人回。
刘邦未来的岳父吕太公和沛县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家,搬到了沛县。
沛县的知名人士要拍县令的马屁,都来拜见吕太公。
刘邦的好朋友萧何负责帮忙接待,出了个好主意:
“贺礼钱不足一千钱的,坐外面。”
没有钱的,就不要和县令、吕太公一起坐在里面了。
刘邦岂甘居人之下:“我出贺礼一万钱!”
就这一句话,没花一分钱,引起了吕太公的注意:此人相貌不凡,胆子很大,未来不可限量啊。宴席后,主动要求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喝的醉醺醺的刘邦心里乐开了花。
小编猜,当时,刘邦只是为了面子;也可能是平时经常吹牛,吹习惯了。
更大的可能,这是萧何为刘邦谋的第一计!
吕太公看人很准,他的女儿不久后母仪天下。
看自己看的很不准,因为这个女儿,吕太公被灭三族。
刘邦这顿酒喝的值,白喝了酒,白捡了一媳妇。
第三次:醉酒斩白蛇,揭竿就起义。
亭长的官不大,但事不少。尤其是应付秦朝沉重的徭役赋税。
有一次,他以亭长的身份,押送泗水郡(今安徽淮北市西,距离沛县很近)的囚犯去骊山。
走到芒砀山(今安徽砀山县附近)时,酒瘾难耐,当晚喝多了。
第二天想来一看,囚犯跑掉了不少。
可能未醒酒,也可能是刘亭长起了怜悯之心。
刘邦居然把这群囚犯全部释放了。这还了得,按秦律当斩!
小编认为刘邦第二天没醒酒,不仅因为刘邦在逃跑的过程中,斩杀了一条白色大蛇!
刘邦还告诉别人,他是赤帝之子。赤帝,炎帝也。
史称“斩白蛇起义。”
但把家人害惨了,全部被抓,后来在好朋友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幸免于难。
当时已是秦末,四处起义,秦当局估计是没空处理刘邦这件小事。
否则,哪里有汉高祖刘邦,只有泗水亭长刘邦了。
第四次:虽为关中王,还是怕项羽。
前206年,在项羽和秦军主力在中原大战之际。
刘邦率兵攻入函谷关,屯军霸上。秦王子婴斩赵高、素车白马出降。
刘邦入咸阳,像土包子进城,又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洋洋得意,真以为自己成了关中王。
咸阳宫中财宝众多、妃嫔美女如云,刘邦一度住在秦宫中,饮酒作乐。
刘亭长喝多了,经常会这样想:
建什么功?立什么业?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呀。
樊哙来劝,被一顿臭骂。
张良来劝,也不好使,但张良会摆事实、讲道理。
1、项羽和秦军主力无论谁获得胜利,实力都大于你。
2、上头还有个楚怀王,小心天下诸侯一起来讨伐你。
刘邦吓的冷汗都出来了(估计也喝好了、玩好了,就坡下驴吧。)
于是“封秦重宝财物,还军霸上”。
又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废秦的苛捐杂税、苛刑严法。
吃了喝了玩了,最后还获得了民心——刘邦也。
果如张良所料,项羽打败秦军主力后,率40万大军直奔关中,要灭刘邦。
刘邦不得不赴“鸿门宴”谢罪,虽然躲过一劫,也吓了一身冷汗。
第五次:酒后吐真言。
打败项羽,刘亭长登基,成为了汉高祖。
未迁都长安,尚在洛阳时,某次酒宴上,刘邦喝醉了,和大臣们一起吹牛皮。
“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取得天下?”
对大臣的回答都不满意,他来了一段仅次于《大风歌》的名言: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登基后为数不多的谦虚之一,背后的意思,还是吹自己:
你们仨如此厉害,还不是我刘季登上了皇位?还是我厉害。
第六次:一曲大风歌,千古美名传。
同项羽不同,项羽爱衣锦还乡;刘邦在这方面,挺谦虚。
前195年,刘邦击败英布后,返长安途中,经过老家沛县。
在沛县摆下酒宴,招待家乡亲朋好友。
刘邦又喝多了,亲自击筑,赋诗一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酒后一首《大风歌》,谁还敢说酒后的刘邦没才华?
最后送上一首喝酒的打油诗:
你不喝,我不喝,国家造酒往哪搁?
你不醉,我不醉,柏油马路谁来睡?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评论和关注。
大风歌
刘邦和樊哙
刘邦和三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1DepnUBjdFTv4tAhs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