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禁购,继美国对华为“发难”后,大疆也被盯上了。
不过,大疆没在怕的,选择了正面硬刚——加税?大疆:那我就涨价吧。禁购?不,美国还是忍不住回购了。
今年6月,美军再次警告大疆不安全的时候,大疆已经被网友奉为“第二个华为”。大疆为何这么狂?
01
警告归警告,美国一年来三次购买大疆无人机。
业界人士表示,这说明中国产无人机的技术优势实际上已经获得美国肯定,而那些所谓指控却无法得到证实。
美国本土Tiny Whoop、3DR以及Ebee这三家无人机制造商,在去年五角大楼封杀大疆的时候开始为军方供货,但最终性能难以达到要求,以至美方喊话:“只要大疆!”
先有警告封杀,后有加征关税。
大疆没有选择像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忍气吞声,而是提高了无人机在美国的售价,部分产品直接涨价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比如大疆旗下的Mavica2Pro、MavicaAir, 不过,这两款机型的上涨幅度还不是最大的,在专业级的inspire无人机和工业级的matrice600Pro无人机上,在美售价上涨了40%-47%。
要知道,海外市场占大疆业务的大头。据大疆5月数据显示,公司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是2:8,其中光北美市场就占到了4成。
02
面对大疆,大众充满了好奇:是怎样的人领导了一家估值240亿美金的无人机公司?它又是怎样“占领”北美市场的?而且能成为美国继华为之后能成为第二个被针对的中国企业?
或许大疆的“狂”也与创始人汪滔不无关系。
“除了自己之外,只有任正非算是聪明人”“这个世界太笨,笨得不可思议”……汪滔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圈最狂的创业者,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一旦开口,便“语出惊人”。
在大疆办公室的门上,汪滔曾写“有脑人only”、“只谈逻辑问题”,他自创“激极尽志,求真品诚”这八字为企业文化,悬挂办公室内。在《中国企业家》的专访中,汪滔甚至要求员工写“时报”,汇报自己每个小时干了些什么。
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极致、个性强硬的汪滔,也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发展。在2018年的融资中,大疆采用了 “竞价”这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开出竞价条件,坐等投资机构出价,只有价高者才可以获得投资大疆的资格。
按理说,平时都是创业者“巴结”投资人,哪里有投资人拿着钱“排号”等创业者?可别忘了,这位创业者不是别人,而是大疆。最后认购的金额超出计划融资额近30倍。
9月19日,《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其中,大疆创始人汪滔名列第三,仅次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和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
03
汪滔的“狂”是有资本和底气去支撑的,他的底气就是大疆。
大疆公司第一次引起媒体关注是2013年,成立7年之后曝出的新闻是,公司年底奖励员工10台车。
凭着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的人力资源,加上深圳低成本创业优势,大疆有不错的开局。按汪滔的话说,“公司发展至今只有一次缺钱的时候。”
但找到无人机消费市场这块“红利”前,又不得不说大疆一直面临黎明前的黑暗。首先是产品开发周期长,许多员工熬不住就离开了,汪滔对产品要求又很高,后期不得不降标准招人;另外就是做国企市场,创业初期一个单品就能卖20万,不大不小,养活团队没问题。
“但钱来得太容易了。”赚简单的钱没意思,汪滔转头开发消费极产品,他口中重复说的是,“这样做不大。”
科技圈有这样一个传说:在无人机市场上,只有两类公司,一类叫大疆,另一类叫活在大疆阴影下的公司。
这场阴影开始于2013年1月,大疆创新正式发布“大疆精灵”。开箱一小时即飞,坠落不解体,这种简单的操作让“大疆精灵”一炮而红,销售数据每年至少实现三倍以上的增长,随后,精灵2、精灵3也先后问世,
短短几年,大疆的产品就更新了十几代。凭着技术进步,汪滔带领着大疆吊打同行,虽然国内无人机企业有上百家,但能在技术上和资本上与大疆抗衡的寥寥无几。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大疆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40亿美元,约为1650亿人民币。
汪滔任性,大疆真狂。而这一切不过是——凭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