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龙美娟/文】
沸了!
这两天,“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出售”
的话题引爆微博,登上热搜。
虽然医院核查无医疗废弃物流失,
但“医疗废弃物处置”的问题
却引发了关注。
吊水针头、术后废弃品等
医疗垃圾一旦流出,
若血液里携带传染性病毒,
可能会因此而传播。
所以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和流程。
其实,苏州早已启动了全国首创的“互联网+”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项目,苏州的卫生监督员可通过手机软件,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院等地的医疗废物实施在线监控,把关医疗废物的“旅程”,此举填补了医疗废物监管盲区。
在相城区元和街道卫生院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室,记者看到医疗废弃物进入后会先进行分类。
“现在分得很细,可回收物品、生活垃圾、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玻璃瓶、西林瓶都一一分类。”元和街道卫生院的护理部总护士长邱惠琴告诉记者,从业20多年,医院在医疗废物的管理上越来越严格。
邱惠琴介绍说,今年2月份医院也上线了“互联网+”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项目,实现了对医疗废物全过程、无死角、全天候卫生监管。
在现场,记者看到医院回收员掏出四件“神器”——医疗废弃物操作器、扫描机、电子秤、不可拆卸绑带,回收人员将垃圾封口后,称重并用手持式扫描机进行身份扫描,自动生成打印条码纸将其贴在医废袋上。
(生成的医疗废弃物信息)
与此同时,护士也进行同步手写登记。
“0.92kg,外科病区的感染性医疗废物。”邱惠琴一边记录下数据,一边告诉记者,医院实行双向核对方法确保医疗废物处置无漏洞。
短短几分钟,医疗废物信息被准确采集完毕后放进封闭式转运车中,确认无误后,收集点科室人员刷卡扫描验证,最后将医疗废物送达医疗废物暂存点并扫描入库,收运员做最终刷卡确认等待转运。
“我们还安装了摄像头,收集过程整个数据实时传送至医院的监控电脑。”邱惠琴补充说,当医疗废物从医疗机构出库抵达暂存点后,工作人员会进行二次扫描复核称重,一旦废弃物的重量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给后台报警,通知该医疗废物上游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同时发至卫生监督监管平台方便监管人员及时介入调查,查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据元和街道卫生院办公室主任顾玲介绍,医疗废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特殊废物,如果被随意丢弃或处理,其中含有的传染性物质、有毒有害性物质等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给老百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目前包括医院下辖的10个社区卫生站,每天可产生医疗废物23~25千克,医疗废物在线监测实现了对医疗废物的精细化管理,详实的大数据也使卫生监管有“据”可依。
看苏州记者从相城区卫健委获悉,相城区一天可产生约1.5吨的医疗废弃物,除新开的诊所,辖区在今年7月份基本上实现了医疗废物在线监测的全覆盖。
在实施“互联网+”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项目之后,苏州卫生监督机构在手机上安装“医废追溯助手”就可对苏州大市范围每年产生的4000多万吨医疗废物进行全过程、无死角、全天候卫生监管。
据苏州市卫生监督所党总支书记、所长倪川明介绍,互联网+的创新运用及云计算平台的部署,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系统维护成本。其中,仅本地服务器实现全免费这一项,就可为全市节省硬件建设成本近1500万。整个项目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监管全覆盖,很好地弥补了卫生监管力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