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气好到忍不住想要请个假出去晒太阳,外面树叶金灿灿红彤彤的,远远地看上去就让人心情大好。
虽现在已经快到冬至了,但秋天的景色似乎仍未离去。不由得让人感叹,今年武汉的秋天可真长啊!丝毫都不给冬天留有情面。
要说今年武汉秋天最火的打卡地,文华学院一定要拥有姓名。随便翻翻小红书、微博关于武汉秋天的关键词,被推上榜首的几乎都是关于这所学校,顺势瞄一眼小姐姐们的枫叶写真集,OMG!想不被种草都难!
@来自小红书截图
抓住秋天最后的尾巴,来文华学院寻一抹最后的秋色,赴一场有关秋天的约。
“春天到武大赏樱花,
秋天到文华看红枫!”
一到秋天,文华学院就成了一座色彩宝库。
校园内种植了近万株枫树,占地约200余亩。每到深秋浅冬的时候,后山及红枫大道成片成片的枫树,遍地似火层林尽染,甚是好看。
由于品种不同,枫叶呈现出紫红、正红、橙红等多种色彩。其中还有一种从国外运回来的美国秋红枫,在武汉十分少见。
枫叶的红、竹林的绿、泥土的褐,各种颜色交织在一块,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这里就像是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五颜六色,夺目绚丽,让人多看一眼就流连忘返。
枫叶最佳观赏期是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主要有3个观赏区域:教学楼后、红枫大道,以及学校后山。3个区域之间都是相连的,从学校北门进入校园后,顺着主干道文华大道走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就算是不小心绕了个大弯,学校贴心布置的赏枫标识也能带你找到正确的方向。
走进枫树林,人们可以踏着落下的枫叶,抬头欣赏那红黄相间的枫叶。一阵风吹过,枫树上就会落下一片片叶子,被漫天的枫叶包围着的感觉非常美妙。
打扮时髦的大妈们穿着各种争奇斗艳的服装,张开手插起腰,纷纷与枫树合影拍照。大叔们则拿起手机,边喊着口号边按下开始键为眼前的佳人们录制抖音视频。
年轻的小情侣们一边秀着恩爱,一边不忘给自己的女朋友留下一组枫叶写真。还有各种扛着长焦大炮的老法师,拿着秒杀我们摄影师的装备投来不屑的目光。
从14年开始,学校每年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红枫文化节”,此后规模逐渐扩大。
为了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文华红枫文化的内涵,学校今年还扩大了赏枫点范围:行政楼后面、明镜湖畔、红枫大道的红枫由两排变成四排、南大门红枫扩至校训石附件片区。
每年文化节期间,学校都会相继举办各种红枫讲坛、枫叶汉服展示、红枫诗文征集、非遗表演、摄影展诗歌展等各种文化活动,跟春天去武大赏樱花的热闹程度相差无几。
说起文华学院枫叶的发展史,也算得上是一部血泪史。
从11年开始,学校在南大门附近种植了300棵红枫,待红枫适应武汉环境后,13年继续种植了1600棵红枫。14年起,学校开始大量引进美国秋红枫,共计2000多株。
至今,学校红枫的规模已经扩大到近万株,占地面积近200余亩,算得上是武汉目前红枫观赏面积最大的区域了。
但是红枫的美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因为大部分枫树都是从外地引进过来的,甚至比花都还娇贵几分。稍微种植养护不当,叶子就容易发枯发黑,甚至干枯死掉,极其影响观赏和拍摄效果。
种树不易,种出美丽的树更是难上加难。按时浇水,定期施肥,修剪枝条,成为了学校后勤园丁们每日必不可少的日常。
所以大家来观赏枫叶的时候,记得要小心保护好树干呢~要是不小心伤害到她,说不定明年秋天就看不到这大好风景,岂不是太可惜了。
“学校面积不大,
但是称号却不少!”
别看文华学院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别称倒是挺丰富的。什么“全国唯一一所校门上跑火车的高校”、“武汉秋天最美大学”、“华中沙漠大学停水学院”等等......
文华学院占地仅1400亩,相对于大学校园来说,面积不算大,属于小而精致的类型。但是学校小也有小的好处,比如上课前提前10分钟出寝室都来得及,肚子饿了去楼下食堂就能买到可口的食物~
这里以前还是国家物质仓库,校门上的这条铁路是仓库专线的一部分,为了按照铁路与公路分离的要求,学校注资修建了这个涵洞,顺便当作一个有特色的校门。
下可行人,上可通车,要是遇上暴雨天气,校门口还可以“游湖泛舟”。
文华历届校友都会把这些称号当成一个笑话梗讲给身边的朋友,闻名遐迩之后, 文华学院的涵洞校门曾一度还被冠上国内“最实用大学校门”的称号。
学生们走在隧道里,头顶的红色砖瓦上轰隆隆的跑着绿皮火车,这种魔幻的朋克美感,全中国恐怕也只有文华学院才能拥有。
“只有两个食堂和一条美食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文华学院只有两个食堂和一条后街,按数量来算的话,虽然是站在大学食物链的底端,但是味道绝对不输其它院校,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另外,所有食堂都可以使用饭卡和支付宝支付,即便不是本校学生,也可以享受到这里的美味。
文景园&老食堂
文景园,文华人习惯称它为老食堂,位于学校操场对面,离教学楼最近。很多大一新生刚入校园的时候,都会把它误认为是新食堂,因为15年重新改造装修过后的它看起来似乎比新食堂更新。
老食堂一共有三层,一楼主打各种小吃面食,品种比较丰富;二楼主打炒菜和各类双拼,经济实惠;三楼有学生们最爱的麻辣香锅、煲仔饭、锅仔、烤鱼和烧烤,适合小型聚会组团去吃。
食堂的一楼,人气最旺的美食档口就要属靠左手边最顶端的铁板厨房和米高林石锅系列。
米高林家的泡菜五花肉铁板饭,真的是百吃不腻。虽然五花肉看起来只有那么一丢丢,但是和泡菜米饭拌在一起,就成了美妙可口的铁板炒饭。
还有他们家的海鲜铁板意面,酱汁非常浓稠,可口的小章鱼拌在一起,不仅颜色好看,吃起来也格外的香。
鲜美热乎的鱼丸汤煲,鱼丸非常新鲜,吃起来很有嚼劲。底下有千张和粉丝,就着鱼丸一起送进嘴里,可以吞下两碗饭。
还有很多毕业多年的校友最怀念的那碗砂锅面,物价虽然上涨多年,但它依旧以4.5元童叟无欺的价格来服务着文华,一口面,一口汤,瞬间暖意满满。
二楼的盛香煲仔饭,一到饭点排队的人巨多。每次等到其它店都开始打烊收摊了,他们家依然还有人拿着号码牌在等待。
这一层还有五元双拼的套餐,适合月前开销过头的剁手党。
晚餐可以加两个鸡腿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营养美味,价格也不到外卖的一半。
二楼还有一家大伙白案,各种包子馒头面食都应有尽有,他们家的糯米鸡非常好吃,每天早上大家都会排着队来买它,人气指数一点都不亚于李佳琪在直播上叫卖的美妆产品。
隔壁的糖水粥铺也是每日过早必打卡的,红豆沙、西米露、莲子银耳羹、藕粉......平均3、4块钱一份,配上糯米鸡刚刚好可以管饱。
三楼瓦香鸡家的牛肉小火锅,味道也是极好。小锅只要18元一份,还可以免费续米饭和酒精,怕吃不够可以再加点配菜,人均不到15元就可以吃出满足感。
懂吃的同学会在里面加上一份面饼,泡软的面条就着牛肉一起吃,竟然有种久违的红烧牛肉面的味道。
锅里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非常适合寒冷的冬季。
文新园&新食堂
文新园是新食堂,位于综合楼一楼,种类虽没有老食堂那么丰富,但是人气也居高不下。(毕竟学校也只有2个食堂
这里最受欢迎的就要属进门右手边的锅盔了,他们家的锅盔吃起来非常有韧劲,外皮烤的酥脆,但是内里非常鲜软,一口咬下去,满是肉香味。
各类自选套餐也非常不错,红绿荤素搭配,颜色也格外好看。还有免费的汤可以自取,平均十多块钱一份,健康又管饱。
多乐街&校外小吃一条街
除了这两个食堂之外,学校门口还有一条美食如云的小吃街。这里以前是有名的堕落街,后来经过整改之后,改名为多乐街。各种连锁品牌美食也都相应入驻了这里,渐渐形成了一条整齐划一的美食街。
永洪串串香、柳州螺蛳粉、老街烧烤、疆料新疆炒粉、韩国炸鸡......这些深受学生党喜爱的连锁美食店,在这里都能找到。
还有网红奶茶一点点和茶百道,不用辗转光谷,在校门口就能喝到。
等到夜幕降临之后,各式各样的美食小推车也都开始相继出摊。炒粉还是炒面,煎饼果子还是鸡蛋灌饼,烧烤还是串串?反正无论煎烤炸煮,这里样样都有。
因为选择性太多,所以每天都要接受一遍“晚上/中午吃什么?”句式的灵魂拷问。
要是觉得这些还不够对足你胃口,你还可以从佳园路地铁站搭乘2号线直达珞雄路、光谷广场。吃完了顺便去附近的校园散散步,岂不乐哉。
“你离开后的文华学院,
多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重回校园的这天,总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但又感觉好像什么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新修的学校大门,看起来越来越磅礴大气。
新建的宿舍楼里不仅有热水器,还装上了电梯,瞬间秒杀众多公办院校。
去年建好的博学楼,成了学校新网红地标,听说站在5楼的窗户边上,还能看到后山的全貌。
2号地铁南延线通车,文华人喜提地铁,从学校到光谷广场只花了一刻钟不到。
后山的竹林长势甚好,竹林掩映的画面,不免让人联想起张艺谋去年上映的电影新作。
明湖和镜湖的水质也越来越好,可以伸个懒腰坐在湖边晒太阳看书。
自从学校后山修建好了之后,小情侣们就从七星勤仁坡(情人坡)转移到了后山。
图书馆翻新之后,门口多了两座名人雕塑。一座是孔子问礼老子的雕像,另一座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
前几天,武汉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初雪,突如其来的一场降温,让文华学院在这个冬季终于找回了一丝寒意。
枯黄的落叶铺陈在学校的每一处角落,就像是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地毯”,踩在地上还会沙沙作响,感觉是秋天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在跟我们正式告别。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今年母校的秋天,不如等到来年深秋黄叶红枫渐浓时,再回到母校看一看吧!
你对文华学院有什么特别的记忆吗?
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编辑 / Eone
主编 / 白廓
摄影 / MR.杰
来源武汉热点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