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小拇指根部外侧,手掌横纹向外的地方。大陵穴的主要功效是缓解心痛,胃痛,呕吐等症状,对于口臭人群来说,这个穴位也有奇效,多按摩可以缓解口臭。按摩这个穴位,最好用左手拇指按压右手的大陵穴,时间4分钟,当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即可,然后按摩另外一边,坚持按下去,才会有效果。
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大拇指紧紧贴着食指,手背初鼓起的地方。这个穴位很多时候又被叫做止痛万能穴,也就是说平时牙痛、头痛等等,都可以按压这个地方。按摩合谷穴,可以用指腹按压,每次按压200下,当穴位处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这个穴位的位置就在手腕小指部连接手腕横纹的地方。常按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治疗口腔溃疡、牙齿肿痛等病症。按摩这个穴位,最好用指腹轻轻点压穴位,时间5分钟,当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膝盖骨外侧下端往下3寸的地方。这个穴位有帮助肠胃蠕动的功效,对于一些胃胀气的患者,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按摩这个穴位,最好用食指按压,按压200下,当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
中脘穴
脘,指的是胃部、胃腑。
身体中有许多不同的经脉,比如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就交汇于中脘穴。
所以,中脘穴也相当于一个交汇穴,有治疗胃病问题的作用。
中脘穴的位置就在胃的贲门和幽门之间,常按有疏肝养胃之效,如果有一些消化不良的问题,也能通过按中脘穴加以解决。
胃俞穴
按摩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的顺利进行。
位置: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头上不同位置的出现头发早白、脱发,提示身体不同的问题:
头顶——与厥阴肝经、督脉有关。
选取穴位: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太冲。
百会:正坐,位于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内踝尖直上4横指处取穴)。
太冲: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压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或按压,每穴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前额——与阳明经和脾胃有关。
《内经》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指女子三十五岁开始,阳明脉气血开始衰减,面部气色开始少华,开始出现较多头发脱落,故阳明经的气血充盛对头发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选取穴位:足三里、合谷、神庭、头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食指并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压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或按压,每穴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两鬓——与少阳胆经有关。
选取穴位:率谷、阳陵泉、中渚。
阳陵泉:位于在小腿外侧,外膝眼斜下方,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中渚:在手背部,当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率谷:位于人体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压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或按压,每穴按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枕部——与膀胱经有关,与肾联系密切。
选取穴位:肾俞、太溪、风池。
太溪: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齐平。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开1.5寸处(约二横指)。
风池: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穴位操作:行指揉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每穴按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大陵穴】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大陵穴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泻火祛湿。用左手拇指按压右手的大陵穴,时间3—5分钟,然后左右交换。按摩时应稍用力,以感到酸胀微痛为宜。按摩大陵穴还可缓解足跟痛。
【后溪穴】后溪穴很好找,位于小拇指的根部外侧,手掌横纹向外的尽头交际处。按摩时可微握拳,以另一只手拇指掐揉5分钟,以感到轻微酸痛为佳,之后再按摩另一侧。还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还能预防颈腰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有时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果发现是烂苹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要小心会不会肾功能有问题;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老年人出现异常口臭,最好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