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云澳国家级中心渔港(以下简称“云澳渔港”)位于南澳岛东南部的内青山、外青山下,背靠云澳镇,西临云澳湾,湾内东南、东北均为良好的天然避风屏障,毗邻南海,周围渔场众多,渔业资源丰富。
云澳渔港环境优美,经过二十几年来不断建设升级,消防安全、通讯导航、防灾减灾等渔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为本地区及福建、台湾等地的渔船装卸、靠泊、避风、补给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交易。凭借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以渔为主,全面发展商贸、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从小避风塘升级为国家级中心渔港
来到云澳渔港,记者看到大小不同的各类渔船已回港休渔,整齐停靠在渔港内。南防波堤延绵千米,尽头处是一座高大的灯塔,防波堤靠海一侧堆放着巨大的“扭王字块”,有着凌乱壮丽的美感。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它总试图在堤外翻起巨大的海浪,但都被堤岸旁的“扭王字块”削弱了冲击力,最终化作点点的零星浪花,堤岸内侧则风平浪静、不起波澜。
“这条1300米长的南防波堤就是云澳渔港的生命线!”云澳镇镇长黄诗瀚强调。他是云澳中心渔港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对整个云澳渔港前世今生了如指掌。现在看到的云澳渔港十分壮观,南防波堤总长1300米、西防波堤长380米,建有2座灯塔,渔港里还有配套供电、供水、消防等设施及一个面积1000平方米的执法办证中心。
而1996年之前,云澳渔港还只是一个由内生水道自然形成的小小避风塘,港内面积只有10万平方米,每当台风来临,渔船只能四处躲避,发生过许多事故。
1996年至2004年期间,借广东连续10 年实施省人大《关于加强渔港建设的议案》的东风,云澳镇开始修建渔港,陆陆续续投入4000多万元,花了近10年才完成老港区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港区淤积严重,也停靠不了中、大型渔船,渔港亟待升级改造。幸运的 是,2009年5月云澳中心渔港建设项目获原农业部批准,在老港区的基础上疏浚扩建了新的停泊区(新港区),项目投资7000多万元,并于2017年1月通过竣总工验收。
现在的新港区就是由新建的南防波堤和西防波堤构成,用来停泊大型钢质渔船或远洋渔船,而老港区用来停泊小型渔船或木质渔船。这样采取分类停泊、分类管理的方式,也便于渔政管理。目前,云澳渔港拥有港内面积为60万平方米的避风水域,港内最深水深5.2米,可以停泊渔船数量超过1000艘,主要为粤东及闽南地区的渔船提供停靠和补给服务。
经受住超强台风“天兔”“海马”考验
“云澳渔港设计防浪标准为50年一遇的波高。‘珍珠’来的那次,海水已经漫到了管理中心第一个台阶了,现在的办证中心修建的时候,我就让人把地基抬高80公分,再来这样50年一遇的台风也不怕了。”黄诗瀚自信地告诉记者。在当地人看来2006年的“珍珠”是50年一遇的超级台风,云澳渔港则是以“珍珠”穿过南澳岛造成的破坏力为上限标准设计的。渔港主要面临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海浪袭击,所以设计修建了南防波堤和西防波堤,两个防波堤防浪标准为3.7米。
2013年9月超强台风“天兔”登陆汕头时,正是防波堤刚建成,准备验收的时候。“当时整个码头都被海水淹没了,监测到最高海浪已达到5.2米,已经超过渔港3.7米的最高防浪标准,水位已上升到百年一遇的位置了。”黄诗瀚告诉记者,“天兔”登陆南澳的时候,他用手机录了段视频,“天兔”掀起的巨浪狂潮打到防波堤后,激起的浪花高度已经盖过了灯塔。防波堤的高度是7.2米,灯塔高度是12米,能想象当时的海浪有多高吗?但是防波堤经受住了考验,完好无损的屹立在巨浪中。“原农业部来验收的时候,我把‘天兔’袭击的这一 段视频给验收专家组看,他们开玩笑说不用再人工验收了,整个7米多高的防波堤被海水淹没也没出现质量问题,大自然已经帮我们验收过了。”台风“天兔”的破坏力已超过渔港设计的上限,云澳渔港防灾抗灾能力得以验证。
云澳渔港灯塔
“可惜的是2016年10月‘海马’来的时候,防浪堤旁边的两段‘扭王字块’被海浪卷到海里去了。”黄诗瀚遗憾地告诉记者,超强台风“海马”扫过南澳时,虽然没有给渔港带来严重损坏,但是暴露了渔港存在的缺点。“海马”过后,他们请来了相关单位作评估,评估认为如果按“海马”当时造成的波高和水位计算,“扭王字块”至少要10吨重才能抵御住风浪,渔港现在用的“扭王字块”只有5吨重。“看来渔港不升级不行了!”黄诗瀚说。他们请来专家为云澳渔港做了新的升级改造规划,计划今后几年内再投资2亿元把外侧的“扭王字块”改成10吨重,挡浪墙再加高2米,中间防浪堤改成600米长的深水码头,新港区内疏浚到水深7米左右。“这样就可以停靠800匹马力以上的远洋渔船了。”说起未来的规划,黄诗瀚干劲十足。
渔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
“我们的渔港越来越好,连湛江的远洋渔船都停在我们港休渔。”黄诗瀚告诉记者,渔港可以说就是渔船的停车场,但是现在渔港却是零收费的,对渔民和群众来说是完全零负担的。外地渔船停泊在渔港也不需要缴费只需提供有效签证。由于渔港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又离著名的台湾浅滩渔场比较近,所以湛江的船都在这里停泊,休渔期结束后从这里直接开赴渔场可以省下不少油费。黄诗瀚认为就南澳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大型远洋捕捞渔船将会增多,以后南澳近海捕鱼的人会越来越少,近海小船也会越来越少。
捕鱼的人越来越少,将来渔民要靠什么谋生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来当地渔民已走出了新路子,近年海鲜电商交易、海岛旅游、海上垂钓、民宿业等在南澳蓬勃发展了起来。
“现在是休渔期,所以看不到码头繁忙的交易状态,你要是其他时候来,车想开进来都很难,码头都满了!”南澳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朱锦成笑着告诉记者。平时,特别是节假日,进渔港的路上常被装卸渔获的运输车及进港来休闲垂钓鱼的小车挤得水泄不通。渔港发展起来后,带动了周边的水产贸易、水产品冷冻、加工等产业发展,凭借当地海鲜美食、特色渔乡文化、众多散落的美丽海岛、宜人的气候条件等优势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观光。
“普通渔民年收入1.5~3万元,但做休闲渔业的话年收入可以达到5~6万元。”朱锦成透露,在这样的收益吸引下,许多渔民都开始做起了旅游。包船出海进行海上垂钓近来发展迅猛,几个人包一条船出海钓鱼,钓上的海鲜都归游客,还可以现场烧烤加工,游客体验后都喜欢。
“90年代我从石油公司下岗后,就做起了海鲜收购生意,我们这里的鱿鱼干特别受欢迎、紫菜、龙须菜也很畅销。”“黄记海鲜”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店一直生意红火,除了经营有方外,南澳出产的海鲜品质出众、口碑好才是关键。近年,镇上许多渔民还合伙办起了电商,通过网络平台卖海鲜。
海岛生态观光旅游型渔港经济区的核心
“南澳岛东部岸线漂亮, 南部有国家级候鸟保护区,还有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附近散落着3 0 多个无人岛屿, 海水全是国家一类水质,潜水、海钓活动很受欢迎,特别适合发展全域旅游、海上高端运动。”黄诗瀚十分看好未来港区旅游的发展。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提出通过建设中心渔港,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万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广东计划打造的17个渔港经济区中,南澳岛渔港经济区占据重要一席。南澳岛渔港经济区范围覆盖整个南澳县,包括1个中心渔港、1个二级渔港,定位为海岛生态观光旅游型渔港经济区。渔港经济区建设将以云澳中心渔港为核心,依托南澳岛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本地区渔业生产资源,重点打造集滨海旅游综合服务、渔业生产、商贸、水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
在政策的利好下,云澳渔港也在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渔港经济区的全方位发展。
来源:《海洋与渔业》
文/记者:李奕雯 图/ 江应声
编辑:林超 罗茵 金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