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古寺白云颠,欣赏日出的最佳位置在福州这座海岛上

2019-07-24   行者老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白云古寺白云颠,东望渺茫水接天。

红日扶桑翻浪出,雷轰赤水火轮悬。

这首诗是一幅画,一幅日出东方的美景,太阳从水面缓缓升起,映红了水面,写诗的人是在一座叫白云的山顶,站在白云古寺欣赏日出。写诗的人是清代广东四会直线董文驹,这首诗名叫《白云观日》,诗人是福建福州的琅岐岛人士。他写的是在家乡的白云山上看日出的情景,他应该是思念家乡而作吧。

琅岐岛,位于福州以东,闽江入海口处,是一座独立的小岛,白云山就在琅岐岛的中部,海拔275米,是金砂、云龙和海屿三个乡镇的中心。因为这里在中国版图的最东边,所以在白云山看日出是最佳选择,常常可以看到令人震撼的海中红日。

白云山主峰为芙蓉峰,山势挺拔,山顶有八仙岩、弥勒腹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在山顶还可以俯视闽江口名胜“双龟把口”、“五虎守门”等胜景。山上古木茂盛,溪水潺潺,千年古寺白云寺就藏在山腹之间,白云山上共有四座寺院:白云、天竺、南山和天安。

白云寺是四座寺院之首,也称白云般若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大约在公元1131-1162年),寺院在明代时达到鼎盛,香火不断,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两次扩建,使得规模更加宏大,改庵为寺。白云寺周围峰峦围绕,白云瑞霭,环境清幽,是参禅悟道的清净之地,也是旅游、避暑胜地。

白云山历史上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游览佳境,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访古寻幽,元代诗人董渭学富五车,却不愿意去做官,而在白云庵隐居修行,到明代时曾两次受邀进入仕途,他都婉言谢绝,想来是留恋白云山的美景吧。他还邀请当时的“闽中十才子”林鸿、陈亮、高棅等人来白云庵吟诗作赋。

明代状元翁正春和海屿翁氏是同宗,年少时常来琅岐岛小住,就在白云庵读书学习,并写下了《白云庵记》盛赞白云山的美景“胜可步武夷,丽可当三山。”可见,在这位状元的眼中,白云山的美胜过武夷山,可以和三山五岳相媲美。

白云山观日出也是自古就有的旅游项目,除了开篇引用的诗句,白云观日也被很多古人记入了诗文中,这里也是整个福州看日出最好的地方,更是“琅岐十景”之最。明代宰相叶向高、工部侍郎董应举、户部尚书黄周星以及前面提到的状元翁正春等人,都曾在白云山欣赏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