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周小平)日前,市政协召开常委议政性协商会议,通过“关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向中共岳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建议案”。市政府表示,将打好“收条”,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公约数”。
所谓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及其衍生品,既包括空气、水源、森林、气候等原始自然形态,也包括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物质加工形态,还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大气净化、气候调节、病虫害控制等生态调节以及自然景观游憩、艺术创作采风等服务功能形态。
岳阳市土地面积14861.78平方公里;林地5841.76平方公里。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60%以上洞庭湖水域面积。有岳阳楼、君山岛、屈子祠、张谷英古建筑群等风景名胜193处。生态质量稳步提升,今年岳阳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首位 ,长江水质监测达标率100%,Ⅱ类水质占比达73.3%,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生态效应不断增强,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52个,岳阳黄茶、华容芥菜、洞庭虾蟹、汨罗甜酒、临湘竹器5个特色产业年总产值在140亿元以上。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513.8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达655.7亿元。生态改革不断推进,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制订出台了《岳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摸底调查,自然资源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雄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岳阳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打造具有大江大湖特色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了保障。在今后一个时期,岳阳将立足自身特点优势,把绿水青山当作“第四产业”来经营,探索生态产品“保护—提质—增值—转化”的价值实现途径,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有机统一。并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资产稳步增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生态优势明显转变为经济优势,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