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 伊坂幸太郎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便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首任老师,而优秀的家长则是孩子成长中一份美好的礼物。
有养创始人周洲
好家庭与好父母是儿童优先的前沿阵地。
如何成为好父母?
爱与沟通
父母在保持良好人格品质的基础上,能够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善于沟通,用心陪伴,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卷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对“爱”的理解和亲子沟通的能力。
所需能力:人格影响力、沟通力、陪伴 “陪伴”指父母愿意花时间、心思与孩子游戏、聊天,帮助TA获得成功体验。
审美与创造
父母具有发现美、鉴赏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有生活的情趣,可以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性地提供各种条件和外在刺激,善于使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生活的创新能力和跟孩子做游戏、讲故事的能力。
所需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游戏力。
适应与探索
父母自身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生活品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支持,内心具有稳定而可控的感觉,心存感恩,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不断探索适应孩子发展的方式方法。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的生活能力、安全感和抗挫能力。
所需能力:生活能力、安全感、耐挫力 “安全感”指父母对孩子的探索和要求有稳定可控的感觉,不会因为孩子的挑战而过度紧张或表现出失控、不知所措的状态。
全球视野
父母自身能够保持胸襟开阔、认知灵活、视野宽广,并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高瞻远瞩,目标明确,着眼于大局。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对教育的认知高度,是否具有未来意识和眼界及应该具有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
所需能力:教育格局、未来眼光、心理素养 。
环境创设
父母能为儿童提供促进身心发展的外部环境:如物质条件和游戏环境,以及引导儿童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内部环境:如关系环境和情感体验环境。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为儿童发展创设物质环境、处理关系矛盾和提供精神力量的能力。
所需能力:物质环境、人际环境、精神环境。
价值引导
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能为孩子做好榜样,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反思己过,纠正错误,为孩子做更好的引路人。
衡量标准:考察父母能否以身作则、科学引导与管教孩子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所需能力:榜样力、管教力、自省力。
父母教育,其实是中国儿童教育需要补上的一课,父母只有成为好父母,孩子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