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人与人之间第一印象的产生只需要45秒。
而这45秒的印象就来自外表。
通过外在的衣着打扮,
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情商智慧。
45秒的印象,
萦绕盘踞在脑子里的时间可能是永远。
如果第一印象没有塑造好,
之后可能要用4、5年的时间去重塑。
然而一切都经不起等待,
你不能指望别人花那么长时间去发掘你的好。
所以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人留下好印象。
穿什么就是什么,你即你所穿
linkfashion
“You are whatyou wear.”
张爱玲也说:
“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
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伪装,
真真假假庄周梦蝶,
唯有身上的衣服不能作假。
是好的,不用锦花点缀色彩压人,
它本身就能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劣质的,无论怎么修饰强调,
针脚面料配色依然冷不丁透出它的粗糙,
细节冷不防暴露做工的马虎。
好的衣服本身就是一张最好的名片,
上面写着财力、品位和见识。
一个审美好有见识的人,
必然懂得如何平衡昂贵与平价的关系。
知道贵的东西,价值感在哪,
也知道如何在平价物品里选出真正实用的好物。
懂得欣赏贵物的人,不会嫌弃平价物品。
因为她们知道如何发掘物的价值。
时刻不忘“穿什么你就是什么”,
就不会马虎对待每天的穿着,
也会更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衣橱里的衣服。
如果相信“穿什么你就是什么”,
那么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值得盛装对待。
这个“盛装”不是要用走红毯的力度,
不是要珠光宝气、穿华服。
而是要有“盛装心态”。
出门前想象自己是去见重要的人,
你就能从细节配饰到配色款式都用心选择了。
不要觉得每天都认真打扮自己会很累,
其实美是一种习惯。
成天不修边幅邋里邋遢,
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样子。
当你坚持认真对待自己,
你会发现自己渐渐变成了打扮中的样子。
你的衣服,就是你生活的样子
linkfashion
衣服是我们能够创造的贴身环境,
穿什么样,这一天就是什么样。
长此以往,
生活的面貌都由身上的衣服打扮着。
经常穿棉麻的人和经常穿真丝绸缎的人,
营造的生活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这就是衣着通过自身传递出来的情绪气息。
你喜欢平淡低调还是热闹华美,
都可以通过衣服达到最直观的目的。
生活的面貌就是你穿出来的样子。
心情毫无波澜的情况下,
假如你随便套上一件衣服了事,
你会发现一整天都没什么激情和动力。
而如果你穿了一件很喜欢的衣服,
那么整天的情绪都会受这件衣服的影响。
变得积极,快乐,有动力。
这是衣着对人情绪的影响,
继而影响到生活状态。
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
说起孔子的日常起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煮糊了,他不吃。饭煮得夹生,他也不吃。穿衣服更是如此,红的紫的不做内衣。喜欢素色。夏天穿了薄薄的绸衣,必定要衬衬衣,冬衣什么色儿的皮毛,配用什么色儿的衣料,例如黑羔羊皮配黑色的衣料,白麂皮配素淡的衣料。家常衣服,右边的袖子短些,便于工作。睡觉一定要穿睡衣,睡衣比身体长一半,像西洋的婴儿服。
一个认真对待衣着打扮的人,
生活状态一定不会太差。
最怕就是只打扮自己穿出去的样子,
而不顾居家环境不打扮背后形象的人。
我们要做人前人后,里子面子都好看的人。
不要伪精致。
衣服在外,本心在内
linkfashion
衣着打扮听起来是很肤浅的事,
在以往的观念中,
甚至认为不务正业的人才爱打扮。
其实注重衣着外表绝不肤浅。
追求外表的好看,
是内在渴求美好的体现。
它集中了一个人的审美品位和眼光见识,
懂得追求外表的人,
往往更懂得开垦内心的荒芜。
追求外在的好看,
同时丰富内在的涵养,
让内在的智慧与外在的美和谐统一。
不攀比、不跟风,
让外表读懂内心的追求。
打扮好了外在,
内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散发出来。
网上不是一直流传着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一开始我们都是先看外表,
然后才决定要不要了解其他。
外表不只是外貌长相,
而是指穿在身上的衣服。
-
通过衣服,
大致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品味甚至价值观。
后记:
最近每天晚上看蒋勋,读到他在《品味四讲》中的一段话:“一件你喜爱的衣服,真的像一位好朋友,有时候也像个爱人。有几件纯棉的白衬衫跟纯棉的卡其裤是我很喜欢的衣服,让我觉得有长久穿着的记忆在里面,对它们会特别花一点心血。我舍不得用洗衣机去洗它们,怕会变形,所以总是用比较好的洗衣精泡着,有空的时候用手去揉搓干净,我觉得那也是一种快乐。”
我想你大概也有过这种经历,喜爱的衣服收在衣橱,在重要的时候见重要的人才拿出来穿。对它的依赖寄托和珍惜,远不是人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