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宵寒
在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新任CEO朱文佳正式向外界推荐今日头条的搜索功能,“头条通用搜索业务已经上线一年。之前,产品还处在打磨阶段,但是我们最近对比测试,可以说,在用户体验方面,头条搜索已经进入业界的第一梯队。”
2017年,今日头条内部开始组建搜索业务团队。今年1月,今日头条APP上线帐号内搜索功能。年初,APP已经可以显示来自站外的搜索结果,搜索相应关键词,一部分搜索结果会显示标注来自“站外”。
3月中旬,今日头条APP开始在开屏广告推广“头条全网搜索”。随后,公司回应称,“搜索已经上线,这是今日头条‘信息创造价值’理念的延伸。用户可通过今日头条上面的搜索框进行试用。产品还处于测试阶段。”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在6-7月CEO面对面会上,张一鸣说,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今日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
8月,字节跳动招聘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关于字节跳动搜索部门招聘员工的公告,公告里写着搜索团队将从0到1打造一个通用搜索引擎,并且是全网搜索。
今日头条大战略的调整也指向了今日头条CEO的变动。去年的今日头条生机大会,陈林接替张一鸣首次以今日头条CEO的身份出现的,2019年以这一身份演讲的已变为朱文佳。
朱文佳,曾任百度搜索部主任架构师,2015年加入字节跳动,主要负责算法工作,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分享会上,他曾以今日头条资深架构师的身份出现。一位技术人士曾告诉字母榜,朱文佳是推荐算法领域的大牛式人物。
据《晚点LatePost》报道,今年6月,朱文佳接替陈林负责今日头条业务线;9月,36kr获悉,朱文佳已不再向陈林汇报,改为直接向张一鸣汇报,陆续接管了西瓜视频和皮皮虾,同时陈林仍保留今日头条CEO头衔,但精力已转向字节跳动内部创新业务。
生机大会会后采访中,今日头条方面向包括字母榜在内的媒体确认,陈林目前主要是在负责创新业务,教育业务目前占据陈林比较多的精力。
在张一鸣找朱文佳聊完让他负责今日头条业务线后,朱文佳曾找陈林聊过,当时的陈林既要负责竞争压力很大的成熟业务,又要负责创新业务的开拓。“确实非常辛苦,同时有很多产品要组建团队、优化效率、探索可能性,创新本就是件很难的事情。”
陈林此前负责的成熟业务后来也就交给了朱文佳,连着负责的业务,陈林的一部分压力也转移给了朱文佳。朱文佳是焦虑了一阵子的,但焦虑总归要靠业务上升来缓解,他开始安排同事做业务评估,评估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哪些做得还不够好。“现在的焦虑是我的项目选择对不对?项目切入点对不对?”
朱文佳告诉字母榜,字节跳动的OKR每个双月会更新一次,一般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是希望上线哪些新功能、哪些项目务必做完且用户体验达标;长期是内容生态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他自己的OKR最近也刚更新了一次。而他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将今日头条平台下的数个主力产品做好,“我未来没有计划要做一个新的APP。”
A
今日头条每一次产品功能的增加与迭代都会被外界解读为与某一领域巨头的正面对抗,头条号是与微信的、微头条是与微博的、类似地,全网搜索功能的上线被解读为今日头条与百度的正面竞争。
“经常有人问今日头条的边界是什么?在商业领域,这是基于竞争视角的词汇,今日头条的边界有非常清晰的逻辑,一横一竖。”朱文佳解释,一横是指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一竖是指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
以这种逻辑推演,今日头条上线新功能的逻辑变得清晰,2012年的个性化推荐方式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2014年推出的头条号是帮助图文创作者降低创作和传播门槛;2016年发力短视频,是因为短视频消费正成为移动时代信息分发的重要体裁;2017年上线的问答和微头条两种新的内容体裁则进一步降低了创作门槛。
对今日头条来说,上线全网搜索是“一竖”的丰富,搜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是对内容分发形式的完善。
头条搜索功能的上线也始于用户体验。在采访中,朱文佳透露,在搜索功能不尽完善时,头条内部观察到,许多用户在浏览内容,需要被迫跳转到其他产品搜索相关内容。
这更是头条基于产品理想形态的一种判断——很多浏览器、搜索引擎都已搭载了信息流、视频流的界面,并为用户接受,这说明,推荐引擎和搜索引擎是可以无缝结合的。“它们理应结合在一起,因为可以互相促进。”朱文佳说。
朱文佳回忆,搜索业务早期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够,只有几个人,“做搜索至少需要100个人的团队才能做好。这两年把团队建好后,发展非常快。”而未来,今日头条希望能做出一个大而全的搜索引擎。
B
除了搜索,朱文佳也有其他事情要做。
接任今日头条CEO后的朱文佳感觉一座大山突然压顶。以前他大部分工作都与算法相关,方法相对确定、产出相对确定。但接手产品后,他开始焦虑了。他需要让今日头条的用户体量有所增长。
早期今日头条APP始终处在增长的快车道上,但最近一两年,增速渐渐下降,开始在平稳的增长轨道上行驶。“我们自己会正视这个问题,认为还是我们创造的用户价值不够大。”
朱文佳判断,泛资讯赛道至少是6亿级市场,目前市场还处于多家焦灼竞争的状态中,无法让用户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中一家。“未来几年,我们把搜索、内容生态等几件事踏踏实实做好,用户一定会增长的。”
朱文佳告诉字母榜,目前今日头条的业务进展情况是,“一横一竖”的拼图已经拼贴完整,接下来就进入综合能力比拼的阶段。“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你在一个月内轻松地做完一个功能或产品,用户体量就会大幅上升,这种单点短期出奇迹的情况了。”
比如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需要同时做好推荐引擎、搜索引擎、内容生态、变现、创作者服务,只有所有部分都做好,才有可能让用户感受到产品体验的提升。
以下为字母榜等媒体采访今日头条CEO朱文佳部分实录:
Q:17年到现在有没有遇到明显的挑战或者困难?
朱文佳:早期的挑战和困难是投入太小,搜索至少需要100人的团队才能做好,早期只有几个人,那时候最大困难是,实在没有人。这两年把团队建好后发展非常快。
一是搜索体验。我们会看到内部打分,一开始很差,现在已经做到业界第一梯队。
二是数据。当我们体验比较差的时候,人均搜索量是偏低的,搜索量和体验的提升有比较大的正相关性。目前搜索量还是比较高的,客观来说是比较高,但是因为我们有更高的目标,所以我们认为还不够高。
Q:您刚说搜索业务要做到大而全,在当下流量越来越集中的移动端时代,内容源越来越封闭化,做大而全时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您怎么做?
朱文佳:我认为内容源的封闭是前几年,现在内容源正在走向开放。为什么早期的内容源封闭化?最早说封闭化不知道大家说的是不是公众号,但公众号的作者并没有被公众号买断,你只要给他提供服务、提供流量、提供变现,他会来开账号的,你会发现很多公众号头条上也有,百家号也有,微博上也有。
现在其实真正的形态是多平台运营的形态,并不是走向封闭,更多是走向开放了。只要真正为创作者好,给他流量、给他变现、给他服务、他会来的。之前封闭,可能是因为没有服务好才封闭的。
Q:今日头条搜索的目标是想超越百度吗?
朱文佳:既然做一个东西肯定是瞄着第一去做的,如果瞄着第二肯定没有奔头。我们是2017年开始建团队,2018年加大对技术团队的投入,我们自己内部评测,认为现在基本在第一梯队,用户体验确实不错。
当然也有改进空间,我自己之前还跟团队聊,说感觉还是不够好。现在的搜索引擎都还有提升空间,大家都有提升空间。搜索引擎并没有走到完全提升不了的状态。
Q:提升空间在哪?
朱文佳:第一,技术有提升空间,这几年技术发展比较快,这些技术还没有被充分用上,还有提升空间,这可能跟大家的认知不一样;第二,通过做好内容来改进搜索,这个思路是之前探索不够的,内容是搜索的根本。这两点上做好,几年后搜索引擎可能比现在再上一个台阶。
Q:头条之前收购了互动百科,收购后做了哪方面的工作?
朱文佳:首先还是做团队整合,补充了产品和研发人员,也重新制定了大的目标,之前互动百科可能还是受资源投入的限制,很多地方还可以改进,希望将来把互动百科打造成用户体验和内容最好的百科。
Q:您在大会上提到头条边界的一横一竖,内部最近是否有讨论过,除了搜索,哪个横、哪个竖能对产品增长带来更大贡献?
朱文佳:现在的情况是整个拼图已经拼出来了,剩下的是综合能力比拼的阶段,是看谁能把这个图做到最好。现阶段已经不太存在你很轻松的、在一个月做完一个功能或产品,用户体量就会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了。
今日头条做通用信息平台这个产品的难度就是很高的,因为需要我们同时做好推荐引擎、搜索引擎、内容生态,变现,创作者服务....只有所有部分都做好,你才可能让用户觉得确实好很多。整体来说,现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并不是单点短期能出奇迹的阶段。
Q:如何保证用户的留存?
朱文佳:我是15年加入头条,早期今日头条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一年涨3000—4000万,最近一两年速度的确慢下来了,曲线比较平稳。我们自己正视这个问题,认为还是创造的用户价值不够大。
如果把浏览器、手百、微博(微博关注右边是一个推荐,底部第二个是视频,其实也是在往推荐的方向、头条的打法上靠近)都加起来,整个泛资讯赛道至少是6亿级市场,空间足够大。
但是我觉得没有一家能够在体验上做到非常完美,让用户毫不犹豫地选择一家,所以处在多家竞争比较焦灼的状态。我们希望未来几年踏踏实实把这几件事做好,比如搜索、内容生态,做好优质内容、原创、视频,最后让用户觉得你们的产品确实比别人做得好,用户一定会增长的。
Q:陈林是产品背景,上任后做了很多新产品尝试,您是算法背景,您的思路是什么?
朱文佳:其实陈林也是技术背景,他早期也是工程师出身,一鸣也是技术背景。技术背景跟做产品可以说没有太大关系,不是说一定能做好,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做好;第二,之前很多新产品是字节跳动做新产品。我个人后续是做好今日头条平台下的几个主力产品,未来没有计划要做一个新的APP。
Q:您是算法背景,(让您出任CEO)是不是因为头条现在对增长有比较大的期望?
朱文佳:我理解公司让我负责这块业务是因为我对产品和技术都有比较好的把握,并不是说我是做算法的,那我直接带算法团队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Q:您接手头条之后你的焦虑感主要来自哪里?
朱文佳:我之前大部分时间做算法相关的工作,头条的算法、短视频的算法、小视频的算法。当时我感觉做技术还好,因为相对来说方法相对确定、产出相对确定,不确定性要弱一些,所以我当时觉得工作比较充实,但是压力还好。
接手产品之后感觉一座山突然压过来,最近可能也是比较焦虑的,压力也比较大,但是人是需要调整的,焦虑了一阵子,现在感觉没有那么焦虑了。
还是回到根本的问题,你不可能强迫用户用你的产品,一定是为他提供服务,就梳理一下哪些做得不够好,我们做做用户调研、做做创作者访谈,然后做做自己的评估。找到一个点之后,我们再安排项目。
现在焦虑是我的项目选择对不对?这个项目的切入点对不对?上线测试留存是不是能够优化一下?大家多做一些交流,还是把精神焦虑转化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就相对还好一点。
Q:今日头条极速版增长很快,推出极速版的原因有没有一点是想帮助头条在下沉市场做拓展?
朱文佳:我们发现用户下载APP时,因为头条功能比较复杂,有些弱网情况下下载很慢,用户就没有耐心了,可能下一半就取消了。我们做极速版还是希望用户下载的时候体验更好。一些功能比如说金币功能,其实不是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
Q:它的广告是不是更偏向于二类电商?
朱文佳:不会,广告池其实是一样的,我们的广告标准应该是业界最高的。广告标准也是我比较喜欢这家公司的原因。早期有次开会,我们开用户反馈梳理,有人说这个广告体验不太好,我们就会讨论广告的负反馈为什么上升了,能不能下降?
商业化同事说下降可以,掉十个点收入能接受吗?我们确实是坚持体验优先。如果确实是体验不好的广告,这部分收入就不要了。所以我们历史上做了很多广告标准的上升,也损失了很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