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早之前,狗子我写了一篇关于Kar 98K在战争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变化。当然随着战争越打越糟,98K也是越造越简单,但核心的发射机构还是没有减配。今天则和大家来看看德国二战期间的冲锋枪的变化,从早期花哨的形式主义到后期注重实用的改变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德国国力的逐渐衰弱。
我在这儿就不多介绍MP38/40本身了,相信大家对这款率先采用电木替代实木,自由枪机,500发射速,打9mm帕弹,折叠枪托,人机功效不错的德式冲锋枪不陌生。他们起源于后来被名为MP36的试验原型枪,但内部结构上还保留着一战时MP18的特征。
到1938年,MP38正式定型并装备德军,并在波兰战役中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狗子先丢几张MP38的清晰图,方便待会讲它于MP40的区别。
首先,MP38的机匣和弹匣井都是铣削的。这对于一把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而言太奢侈了,铣削件虽然结构强度不错,但手枪弹压根不需要这种结构强度来支撑。而且铣削件比较厚重,因此德国人在MP38的机匣上镂了很多长条,弹匣井上还打了孔以减重。先不说铣削本来就废钢废时,光是镂这些玩意也费工啊。
MP38的弹匣虽然和MP40的通用,但一开始的弹匣是整块较厚的冲压件制成,后来MP40为了节省材料,冲压较薄,并用加强筋加固。
而且早期MP38的扳机护圈还是铝合金制的,这在当时可比钢贵得多,毕竟铝这玩意是重要的航空材料。所以MP38总共产了4万多支后就停了,到1940年,将其简化为更便于生产的MP40。
MP40也分早期和晚期,一开始MP40主要是将铣削机匣改成冲压。节省了钢材也缩短了制造时间,弹匣井也同样冲压,然后不开圆孔了,扳机护圈也从铝的改成了钢的。
要分辨这两直接看机匣就能认得出来。一个雕花、一个平滑。
但这批MP40没多久之后就爆出个拉机柄导致的安全问题,这个钩状的拉机柄长得和咱们79冲似的,先不说这货容不容易划破手。因为它没有限位措施,外加MP40是一款自由枪机、开膛待击的冲锋枪,当这个钩状拉机柄勾住衣服或者下车的时候不小心挂住、拉开,就会导致走火。
所以后来的MP40将拉机柄改成下边这样,在不打算开火的时候将拉机柄按进去,锁死,这样就避免了不小心勾住导致的走火问题。后来德军将早先那批MP40的拉机柄也做了这种修改。
后期MP40的另一个特征则是在冲压的弹匣井上也设置了数道加强肋。
还有一个细节是,MP38和MP40早期型的枪口上有个钩子,这货是用来加装枪口罩以保护枪口和防尘的。
但到MP40后期型,德国人寻思仗都打成这样了,还设计那么复杂枪口罩和钩子是不是傻。所以后期的MP40枪口罩就是带个套,非常简单,也见不到那个钩。
总的来说,早期MP38上有诸如铣削镂空的机匣和弹匣井,铝制扳机护圈,复杂的抢口罩这些花哨又没啥鸟用的设计,像极了德国武器一贯的风格。但随着战争的推进,有限的材料和产能都得用到刀刃上,因此冲锋枪也从MP38的形式主义逐渐变成后期MP40的实用主义。
甚至在战争末期,还回过头去模仿英国司登设计了MP3008这种水管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