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送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2019-10-03   维赛迪

在最近的电影市场中,表现最亮眼的无疑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了,28号小规模点映的时候,其上座率就高达88%以上,如今票房走势也是远超其余两部影片。

《我和我的祖国》已经远远领先其余两部电影

事实上,在建国70周年这么个特殊的日子,《祖国》这部电影的确非常值得一看,不单单因为这部影片带有爱国主旋律,更加是因为它本身对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祖国》海报

国家与人民

《我和我的祖国》与一般的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一共有7个导演,每名导演负责一个15~20分钟的单元短片,而每个单元之间都是独立的,彼此没有任何关系。

故事是独立的

由于每个导演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因此七个单元故事质量有高下,风格也不一致,但鉴于《祖国》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是“国家与人民”,又是在这么个特殊日子上映,因此对于组成影片的单元短片来说,其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事实上比起单元短片本身的质量要来得更加重要。

但主题是相通的

所幸的是,每个短片的时代背景、角色、人设虽然都不相通,但其内容一直都紧扣着“国家与人民”这个主题,也是因为如此,使得《祖国》是将“爱国”这个主旋律发挥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前夜》:众志成城

《前夜》单元,讲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一夜,由黄渤饰演的林治远等人为了次日的开国大典而忙碌的故事。

《前夜》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建国典礼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重要仪式,但对于1949年的人们来说,它的意义却不仅于此。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华夏大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死亡的百姓数量高达数千万,众多人民流离失所。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晚清政府腐朽不堪,清政府灭亡之后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境地。

曾经的华夏大地

所谓有国才有家,新中国的成立,等于给了当时全国4亿人口一个归属。

也是因为如此,影片里林治远需要镊等元素的时候,北京千万户的百姓都连夜将家里的金属带过来。

百姓们不知道他说的金属元素是什么,他们想的也不是什么“明天开国大典不能出错”,对于务实的普通百姓来说,典礼很重要,但终究只是一种仪式而已,他们在乎的是这个新国家,他们心里想的也只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为出一分力,为自己的国家,也是为新中国。

建国大典,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仪式,对于百姓来说,终于找到了归宿

在林治远往旗杆上爬的时候,底下的军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不要往下看,往上爬。”

对的,1949年10月1日以后,位于亚洲东部的这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人民,不会再往下看了,他们只会向上不断的前进。

敬礼!

作为七个单元剧里首个与观众见面的短片,《前夜》很好地诠释了“国与家”“国与民”的概念,建国大典的完美进行,也代表着新中国与中国人民的道路正式开始。

《相遇》:付出

《相遇》单元讲述的,是60年代国家研发核武器时,参与工作的科学家的故事。

《相遇》

在七个单元中,《相遇》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最压抑的。

建国之后,国家为了要发展国力,所以是必须研发核武器的,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列强在同一个平等位置对话。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不少科学家都投身“前线”,日以继夜的工作。

而同时又因为研发项目属于高度机密,因此参与工作的科学家可能长达数年都不能与家属联系。

他们放弃了多少?

单元里由张译饰演的主角,就是这么一位科学家,他为了国家,放弃了三年前相识的一个女孩,虽然在三年后他们又相遇了,但最终他们还是没能走在一起。

有句老话小赛非常认同:

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军人,和平年代的英雄是科学家。

即使见面,也要装作不认识....

参与科研工作的科学家们,无一不为了国家而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他们也从不后悔。

毕竟,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我们都希望她强大起来。

这就是民对国的觉悟与决心。

《夺冠》:希望

《夺冠》单元讲述的是80年代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的时,在一处住宅区里一个孩子与街坊邻里的故事。

《夺冠》

与压抑的《相遇》不同,《夺冠》因为是由孩子当主角,因此整个故事充满着活力,给人的感觉非常积极,笑点也很多。

当然,有意思的不单是故事本身,导演使用的隐喻手法其实也相当的高超。

之前有人有过问题,为什么七个单元里,就《夺冠》要让孩子来演出呢?

孩子的表演非常好

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就可以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不久,整个新中国都充满着朝气,正式向着世界顶级强国的道路进发。

而单元中的孩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跟父亲学会了一身电修的本事,将来前途显然无可限量。

祖国未来的希望

就好像当时的中国一样,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当时的国家就像这个孩子,年纪很小,但有一身本事,等他长大以后这身本事就会让世人所惊叹。

而且老话都有说,国家的强大需要依靠人民的努力,像单元里的这名孩子,显然就是祖国的希望。

国家的未来,靠的就是他们

国与民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富,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回归》:强国之路

《回归》单元讲述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交接仪式的人员以及香港市民的故事。

《回归》

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只不过因为历史原因,所以“租借”了给英国。

当然,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实力是最重要的底气,所谓弱国无外交,倘若中国依然像战乱时期那么虚弱,别说想英国“还”香港,恐怕连上谈判席都不可能。

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后,20世纪末的中国,已经成为一股全世界都不可忽视的力量。

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力急速上涨

就像短片里国家的外交官跟英国外交官所说的话一样:

“我们一秒都不能等。”

这句话的底气,就是来自强大的国力。

外交官毫不示弱

任达华在此单元饰演的角色很有意思,他本来是大陆人,却因为被水冲到了香港,之后就在香港娶妻定居。

因此,在香港回归之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兴奋。

他兴奋是因为香港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如今终于要回归本源,但他更高兴的是,国家现在终于强大起来了。

百感交集

只有国强,才能保护国土,还有我们的人民。

《北京你好》:本心

《北京你好》单元讲述的,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仪式期间位于北京的小市民的故事。

《北京你好》

与其他单元不同,《北京你好》这部短片,其侧重点是“民”,“国”的概念在本单元其实只是充当一个背景作用,而本部短片要讲述的核心其实也很简单。

随着国家的急速发展,社会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典型的就是2006年的彭宇案延伸出的“扶不扶”等问题。

这其实是高速发展国家无可避免的通病,特别是中国因为人口数量太多,因此国民素质的提升是要落后于经济的壮大的。

经济是发展起来了,带也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

葛优在短片里饰演的司机相当接地气,带有典型的小市民特征,其日常虽然稍显枯燥,但得益于葛优爆炸性的演技,使得看点还是很多的。

最重要的,当然是他最后将自己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奥运门票送给了一个不幸的孩子。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也许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善良的人占据多数的。

就像小赛经常说的那句话:

“世界没有那么光明的,但也绝没有那么黑暗。”

门票,最后送给了孩子

而中国人,大多数还是善良的。

《白昼流星》:长路漫漫

《白昼流星》单元讲述的,是2016年神州十一号返航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在内蒙古的一对少年兄弟的故事。

《白昼流星》

本单元争议非常多,有些观众认为故事与国家没有任何关联。

其实,导演陈凯歌在这个单元里,采用了非常强烈的对比手法来表达其核心思想。

神舟十一号,飞上宇宙,就好比此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是全世界都不敢轻视的一股力量。

载人航天,科技很是发达

但是,即便是如此强盛的国力之下,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仍然有不少地方还处于贫困状态。

单元里这对兄弟所在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也因此,他们一直都渴望去到其他大城市。

但仍然有很多地方的人,温饱都不可得

但他们的叔叔,一位扶贫干部,带着他们去亲眼看到神舟十一号的着陆,让他们明白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你们所在的家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荒地,作为年轻一代,你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家乡像神州十一号一样向高处进发。”

即使是一个能载人航天的国家,其国土里仍然有不少人为温饱而烦恼。

家乡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努力

因此,国家的发展之路仍然在继续,要真正解决民生问题,除了政府外,也需要人民的努力。

《护航》:永不服输的精神

《护航》单元讲述的,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时一位女兵的故事。

《护航》

作为整部电影里最后一个单元,《护航》的故事相当简单,要表达的核心也相当易懂。

单元主角是一位从小就永不服输的女孩,不管是什么事情,她都会保持非常强大的冲劲,力求做到最好,也不愿意输给任何人,甚至还会跟男孩打架。

在短片里,她即使只是在训练,也绝不向男飞行员服输。

还是个孩子时,女主就要暴打其他男生

是啊,想要国强民富,需要的就是这么一股永不认输的干劲,不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是一样的。

以表达奋发向上的《护航》单元来作为整部电影的收尾作,也正好契合着这个特殊节日的精神,我们都需要拥有单元女主的这种冲劲。

英姿风发


如今《我和我的祖国》票房节节高升,已经突破了10亿。

对于这么一部契合节日与旋律的优秀电影来说,成为这个档期电影市场的霸主,可以说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