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2020-01-01     恩施新闻网

恩施市桂花园小学 王昌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学生充分阅读,才能感受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资源唤醒他们的原动力,让雷锋精神扎根在幼小的心灵。

三读课题 为文寻线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三读课题,弄明白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来讲的。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明白了什么,知道本文主要说什么吗?

生1:我读后明白了主要为我们说雷锋叔叔的事。

生2:我读后想知道雷锋叔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是呀!雷锋叔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品尝品尝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的。

文章题目即文眼,抓住了文眼,就意味着抓住了文章主线,为下一步教学或阅读夯实了基础。

自读课文 为文寻据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随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我围绕学生由课题生发的问题,寻找依据,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圈点勾画,找出最能体现文眼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我示范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对最能体现文眼的词句,深入揣摩推敲,找到支撑文眼的依据。

品读课文 为文寻理

找到了文眼的依据,下一步就是如何品读课文,获取文本的价值取向,吸纳要义,内化为能力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有谁能说说雷锋的足迹在哪里呢?他做了些什么事呢?

生1:在下溪边,他抱着迷路的孩子,踏着泥泞,冒着大雨送小孩回家。

生2:老师,我们要去寻找雷锋的足迹呀?

师:雷锋的足迹我们需要寻找吗?找到了吗?

生3: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课文只列举了雷锋叔叔做的两件小事,其实雷锋叔叔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那么,同学们,你在班上帮助过别的同学吗?

生4:帮助过,昨天他没带笔,我借给他一支,老师这算不算呀?

师:算,当然算呀!当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自觉去帮助就是乐于助人。你真是我们班的小雷锋呀!同学们,雷锋的足迹还要去找吗?

生5:我找到了,找到了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我要向雷锋一样,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

师:是啊!我们要去寻找的是雷锋的精神,是他那种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值此,我与学生一起沉醉在雷锋的感人事迹中,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助人为乐的种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DZ2YG8BMH2_cNUg5Q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