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4月16日上海车展Preface概念车发布,到2020年9月26日北京车展吉利星瑞量产上市,近1年半的时间,鉴于彼时概念车的惊艳,Preface的热度一直都在,以至于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与之有关的信息。
本以为,除了Preface被正式确定中文名称“星瑞”和一些更详尽的配置之外,关于这款车本身,应该没有特别需要了解的新内容了。
譬如: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新车将搭载Drive-E系列2.0TD发动机+7DCT组合,可实现最大功率190马力,峰值扭矩300牛·米。单从动力总成的核心单元来看,这是标准的B级车配置。当下,1.4T、1.5T,1.6自吸才是A级车的标配。
星瑞量产车坐实了B级车配置的定位,新车上市,传递出更详尽的产品信息:在CMA架构之下,星瑞后悬采用E型多连杆独立后悬架、采埃孚DP-EPS转向助力系统,ITT刹车片,线控底盘。
上述这些配置意味着什么?
多连杆独立后悬架与A级车通常所采用的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比较起来,成本更高,有承载性好、抗侧性强、减震效果明显的优点。
2018年9月,采埃孚与中国三家汽车制造商签订了双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订单,其中就包括吉利汽车。
采埃孚转向系统工程高级副总裁Thilo Bitzer表示:
DP-EPS转向助力系统,作为双齿轮转向系统是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出色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该技术可节省4%的燃油,并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由于该系统由电子控制且非常灵活,因此,该技术在提高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向半自动驾驶和全自动驾驶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立于1920的ITT公司在中国的起源也可追溯到100年前,紫禁城使用了ITT GOULDS生产的水泵。
其旗下刹车片品牌“葛尔法”不仅与F1、WRC、WTCC等国际大赛合作,也被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看中。但吉利星瑞不是第一次采用ITT的产品,领克03(参数|图片)已经使用了GALFER的无铜刹车片;
而线控底盘,无疑不是证实了星瑞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真实性。
自动驾驶的路径规划等驾驶决策是由传感器根据实际的道路交通情况进行识别进而得出,这一切都是电信号,这就需要传统汽车的底盘进行线控的改造与升级,继而适用于自动驾驶。
所以,星瑞产品介绍中,所涉及的AEB-PE行人识别系统、BSD盲区监测系统、SLIF限速信息提醒功能、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职能驾驶辅助系统,在线控底盘的支撑下,都能得以保证实现。
如果再把星瑞车身尺寸同级大大领先,创造性的时空交叠座舱,简约而不简单的双12.3英寸液晶屏等产品信息融合在一起,吉利星瑞就如同一个你早已熟悉的线上朋友,甫一见面,既有意料之中的熟悉,也有想象之外的惊喜。
但这种“惊喜”最终还是超出了产品范畴。
与吉利总裁安聪慧在星瑞上市发布会上,对星瑞产品端“高调”的作风完全不同是,在星瑞的市场端,吉利则采取了非常“低调”的态度。
首先,我们看看产品的市场定位。
星瑞车身的长宽高分别为4785/1869/1469mm,轴距为2800mm。作为A级车的代表日产轩逸(参数|图片)的长宽高分别为:4641/1815/1450mm,轴距为2712mm,星瑞毫无争议地全面超越。
作为B级车的代表雅阁长宽高分别为:4893/1862/1449mm,轴距为2830mm,星瑞仅在车长和轴距长度上略逊。
通常,国内是采用德国汽车的分级标准来区分:A级车的轴距一般为:2350mm-2790mm,B级车的轴距一般为:2700mm-3000mm。
星瑞以2800mm的轴距,在AB级的临界值区间。除此之外,星瑞完全以B级车的标准来打造。所以,即便标准再严苛,星瑞定位为A+级,是名副其实。
但安聪慧说,星瑞用“同级最长轴距,同级最宽车身”重新定义“A级”家轿最大空间新标准。
官方对星瑞的产品市场定位是A级,不要说B级,连A+级都不提。
为什么吉利非要 “压”着星瑞的级别?这超出我们对这件事的通常理解:级别拔高半级,说明产品设计的与众不同,说明产品制造的更高标准,不好吗?
我们在星瑞发布会上找到了答案。
星瑞有两个“使命”:
其一,产品使命,为“颠覆”而来。
“用户思维”随着存量市场的到来而浮出水面,通俗讲,就是要造车人挪挪屁股,坐到用车人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当下,甚至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口头禅。
但新势力的产品下线时间不过3年左右,用户累计多则过万,少则几千。在这个体量之下,他们的“用户思维”往往局限于互联网,对用户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靠前、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有限的范围内达成解决方案。然后,尽可能依靠OTA升级,去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OTA差一点就成为新势力对传统造车形成“碾压”的不二法宝:因为OTA可以让技术快速迭代,而传统造车只能做1年一次小改款,3年一次中期升级,6年一次换代的事情,“从前车马慢”的故事,貌似成为传统造车的专属。
超过20年时间,累计千万数量级用户的反馈,吉利造车的“用户思维”显然更有说服力。基于此,吉利星瑞的产品使命,形成了“家轿颠覆者宣言”。
“重构”智能新标准:星瑞成为第一款全面实现燃油车整车OTA的家轿;“重构”空间新标准:实现全场景空间获得感最大化;“开创”健康新标准:星瑞全面普及“全方位健康车”;“开创”动力新标准:实现豪华性能在家轿车上的标配。
显而易见,吉利颠覆的是家轿屈从、勉强、将就的过去。吉利星瑞要为用户,在智能、动力、空间,环保与健康等四大方面带来前所未有地改善。
其二,市场使命,为“超越”而来。
星瑞的市场使命,为“全面超越强势合资品牌产品价值”而来。星瑞是科技吉利4.0时代,100%架构造车,吉利品牌的开山之作,颠覆性的品质打造,成就了吉利对星瑞产品的足够自信。
星瑞要拓展的疆域是“强势”合资品牌固有的领土。在使用“强势”这个词汇之前,我们通常读到的是“主流”这个词汇。如果按照“262”的划分原则来说,“6”就是主流,6左边的“2”就是强势。
其重要特质就是:销量、口碑、品质、价格达到完美融合的产品。以2020年上半年轿车销量排行榜为参照,可以得到更具体的品牌,它们应该是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参数|图片)、大众朗逸(参数|图片)等。
尽管轿车市场作为合资品牌的天下,由来已久,2020年上半年,吉利帝豪(参数|图片)是销量排名第一的自主品牌,也是唯二进入销量TOP10的自主品牌。但从销售数据上看,上述三者都远超帝豪,吉利星瑞想要“破局”的心,路人皆知。
吉利首先颠覆了自己,星瑞才得以颠覆行业,吉利星锐完成了超越之前的所有功课。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价值”从哪里来?从市场当中来,也就是说,再好的产品,不能形成相当的销量,就没有完全实现其产品价值。
吉利一定要星瑞成为一款走量的产品。
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吉利非要 “压”着星瑞的级别?
当吉利官方确定星瑞是一款“A”级车,实际就基本确定了星瑞的价格区间。A级车按照B级车的标准去打造,没人吐槽你,但一旦按照B级车的标准去定价,就会引来非议。
事实上,发布会上,安聪慧已经明确,“无需用户多花一分钱”,这个太强烈的信号简直和A级车的定位形成了完美呼应。就像脱口秀当中的“Call Back”技巧,这是一个让大家开怀的呼应。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星瑞走量版的价格在11万元左右,顶配车型不会超过15万元。
届时,我们共同见证,家轿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