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情(五)-遵义博物馆

2019-06-12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肖霞客(旅游达人)

参观完海龙屯后,座旅游公交车回到市区,在市人大站下车,乃因此站离遵义市博物馆不到三百米,到市博参观除可认识当地历史、风土民俗外,还可看到精美的文物典藏。遵义是古播州土司管辖之地,历代土司及贵族葬于此,故遵义市博的馆藏以播州土司文物为主。海龙屯是王宫与军堡所在,但在海龙屯未见到博物馆,可见海龙屯考古所发现的文物收藏在市博中,此外,在贵州,特别是遵义的考古发现,大多以播州土司为主,亦典藏在市博,故热爱历史与古文物的游客怎可不到遵义市博。有兴趣的读者可在CCTV9的《探索与发现》节目或Youtube,以“播州”、“海龙屯”、“土司”、“贵州考古”等关键字来检索,就可知道播州杨家土司在遵义的重要性及播州考古的重要发现。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频繁,而播州杨家从唐朝中期到明朝万历年间,在长达725年的时间里播州一直由杨氏家族所控制,历经唐宋元明四朝,共传27代30世,为中国历史上长寿的家族,故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而墓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特别是土司墓葬,但在海龙屯没有发现墓葬。如2014年5月,考古人员在贵州遵义市惊喜的发现一座从未被盗掘的古代墓葬,发现大量吸引人眼球的金银器,随葬品如此丰富,乃因这是南宋时期的播州安抚使“威灵英烈侯”杨介,他是南宋抗蒙名将,多次率兵击败蒙古大军。2017年9月在红花岗墓地确认了5座播州土司墓,其中有3座属于元代,且均有明确的碑文或墓志。此前,遵义尚未找到过元代土司墓葬,是播州土司墓葬考古上的重大收获和突破。在此之前因资料记载缺乏,加上这5座目前只发现播州土司墓14座,故未来还有机会能发现其它土司墓,皆将是遵义,甚至是贵州的重大考古发现,播州土司遗存获得多项重大考古奖项,海龙屯遗址获得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项目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一等奖”;该项目在赢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又获“全球田野考古十大发现”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而这些考古成果主要存放在遵义市博或贵州省博。

遵义市博物馆于2006年11月成立,是以文物和自然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为主,以发挥社会功能,是遵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遵义市博相较于其它经济发达城市的市博较小,但搜藏许多土司考古成果,颇值得一看。搜集土司墓葬中的文官俑、骑马俑、乐舞俑,还有顶巧夺天工的土司及其夫人头冠,光彩夺目,并展示土司考古及海龙屯图片。当然市博除了展示播州考古成果外,也对遵义的风土民情,特别是少数民族及其它考古发现加以介绍。至于遵义会址另建一座大型陈列馆,在市博并未多加着墨,倒是出了市博门口,看见有一座遵义会议的雕塑,这当然是来遵义必看的景点。

遵义市博物馆的外观

遵义市博邻近市人大,前方水塘的正面是遵义市人民政府

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的墓,是一座并穴合葬墓,为石砌墓室有丰富石刻

展示土司墓葬内各种石雕的图片

展示土司墓葬内各种石雕的图片

巧夺天工的土司夫人头冠

墓葬出土的乐舞俑

墓葬出土的骑马俑

墓葬出土的朱雀、青龙与玄武

南宋时期的遵义铜鼓

明万历平定播州后所制作的“平播鼎”

明万历平定播州后所制作的“平播钟”

多彩少数民族的女性服饰

多彩少数民族的男性服饰,是穿裙子的

遵义人民的三合院民居房

遵义人民的肚皮舞表演图片

遵义人民的杂技表演图片

漆器钵与鸡脚杯

漆器所制的盘子与勺子,有丰富的图案与色彩

牛角雕刻,分别饰有龙与凤的图案

遵义茅台生产国酒苗台酒等酒类

市博出口处展示遵义会议的雕塑,上方为会议所在的两层灰砖小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A-MYGwBUcHTFCnfDa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