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出一集就上热搜,火得不成人样,《庆余年》为啥这么好看?

2019-12-20     影视烂番茄

本文原创首发今日头条

还有谁没看《庆余年》?

说实话,最近播得最火、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这个剧。

更新完就上热搜,平台方那个VIP加钱看剧的骚操作还沸沸扬扬了一阵,现在还未平息。

有这么的幺蛾子,说明看的人多,本质上也是因为剧不错。

播了30集,豆瓣评分依然高居,愣是没怎么掉下来。

讲道理,这其实还蛮难得的。

如果你也是网络小说的爱好者,那应该知道,前几年来一堆网文大IP的改编,有一个统一的规律。

女频小说改编得火急火燎,

从《花千骨》《知否知否》到《琅琊榜》,一个个话题度高,拍得还挺好。

但男频小说就惨不忍睹了....

从《青云志》到《莽荒纪》,从《武动乾坤》到《斗破苍穹》,

没有一个分数能及格,也没有一部不被观众骂的。

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有所改变,不仅是热播的《庆余年》、还有刚刚完结的《从前有座灵剑山》,都还有蛮不错的评价。

究其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是原著质量。

男频的小说传播量大、粉丝多,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些小说品质高,或者说适合改成影视剧。

就拿《斗破苍穹》来说,

毋庸置疑,它是部极受欢迎的电影,更新的时候长时间占据榜首,并且拉开第二位极多。

但实际上,整部小说的内在内容是不断重复的。

以一个龙傲天主角开启的故事,中间不断升级打怪,没有啥故事性可言...

这样的书看着还好,放到电视剧里就没啥好拍了。

第二,是改编能力。

网文所涉及的内容尺度比较宽松,篇幅一般也是相当长,改成影视剧需要编剧有强大的统筹能力、以及对于原著的理解能力。

很明显,以前的男频小说改编都没能达到这种地步。

但这两者,在《庆余年》这部剧上却得到了完美融合。

首先,原著够好。

男频小说有“网文四大文青”的说法,指的是四个白金级作家——

猫腻,愤怒的香蕉(作品《赘婿》),烽火戏诸侯(作品《雪中悍刀行》)和烟雨江南(作品《亵渎》)

他们的书比起一般小白文,文笔好上不少,故事性也跟强。

其中猫腻的作品算的上多、而且水平不错。

《将夜》改编剧,有7.5分,《庆余年》权谋写的也不错,虽然仍旧有《择天记》这种漏网之鱼...

但总的来说,猫腻的原著适合影视化,而且有基础。

所以接着就要谈到第二个要点:编剧的改编能力。

说实话,有消息传王倦负责《庆余年》时候,熟悉的小伙伴心就放了一大半。

《大宋少年志》就是他的作品,出来的效果咋样,大伙应该已经都知道了...

王倦甚至还优秀出一个梗,叫“可爱死了”

意思是,你看他作品里的人物感觉有些可爱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就要死了....

虽然听起来稍微搞笑,但也说明了观众对于王倦作品的认可。

而在《庆余年》里,他的这种能力更是提现到极致。

我是看过原著小说的,在看剧的时候更是紧跟着回顾了一遍。

两相对应,时常能够感受到编剧王倦对于尺度、剧情和节奏的把控。

比如原著一开始的穿越情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出现在剧集之中,所以王倦对此的解决方式是,换成“小说剧情”。

既交代了人物的背景,又不费太多笔墨在这个尴尬的节点上。

再比如滕子京

从来没想到,一个原著里默默无闻的角色,经过王倦的妙笔生辉直接把人写死了。

但另一方面,却是把这个人物给“写活了”

原著里的滕子京并没有在程巨树的偷袭中死去,而是身受重伤,之后渐渐褪去。

可剧里的滕子京,多了很多描写:有情有义,虽然曾经被冤枉背负血海深仇,却依旧热忱对人。

一个丰满、有血有肉的形象瞬间起来,也营造了整部剧的第一个大高潮。

在这之后,王倦也给《庆余年》的许多细节加以改变。

比如把原著冗长的剧情调整整合啊,把念诗那段改的不那么尴尬等等...

坦白讲,有王倦的《庆余年》比起没有王倦的《庆余年》,高下却是立判。

当然,《庆余年》的成功也不仅仅于此。

好的原著好的编剧是重点,选角也是。

这部剧的每一个角色都恰到好处,老戏骨一堆,新人也不错,女演员又很美...

总的来说,《庆余年》的成功并不是单一元素,是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好,整合起来的优秀作品。

也许是之后IP改编剧一个很好的榜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8ScJG8BMH2_cNUgRR_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