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2个案例获“广东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凭什么获奖?

2019-12-15   濠江发布

今天(12月14日)上午,“守初心 担使命”全国党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暨首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濠江区选送的2个党建创新案例《以“新三同”做实服务群众工作》《先锋引领,实干担当,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区》经严格筛选和层层审核,均荣获“2019年度广东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同时,濠江区委组织部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组织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挖掘、宣传广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今年,南方杂志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切入点,发起了首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农村基层党建、城市基层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国有企业党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建、高校党建等六大类案例近500个。

10月下旬,南方杂志社组织来自组织战线的领导,党校和高校相关理论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长期指导和从事党务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等进行专业评审,经过层层筛选,共评选出153个获奖案例,包括广东省基层党建最佳创新案例奖、广东省基层党建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奖,以及各类案例十佳创新案例奖和优秀创新案例奖。

获奖点评

近年来,濠江区坚持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助推区域发展进入快车道。此次获奖的两个案例,正是濠江区坚持党建领航,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区的实干举措和生动缩影。主办单位在点评案例时指出,濠江区创新以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商、同建、同甘苦”的“新三同”活动作为联系群众、解决困难的有力载体,把领导干部带头锤炼作风、厚植为民情怀与解决基层民生热难问题、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等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区级领导干部共走访居民4700户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80余件,统筹720多万元经费服务群众。

与此同时,濠江区积极探索对党员有效监督、精准管理的科学途径,在全域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引导党员争做表率、走在前列,以“先锋引领”提高濠江“发展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主办单位指出,濠江区重点从理想信念、纪律作风、学习提高、服务群众、弘扬正气5大项15小项,对党员进行综合评价定级、奖优惩劣。以“先锋指数”考评机制,量化、深化、强化党员管理,引领党员发挥示范带动、核心骨干、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创新案例

“同商、同建、同甘苦”做实服务群众工作

扎根基层,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汕头市濠江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新以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商、同建、同甘苦”作为联系群众、解决困难的有力载体,把领导干部带头锤炼作风、厚植为民情怀与解决基层民生热难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

领导干部示范先行,树立亲民近民新作风。2017年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新三同”活动启动以来,濠江区委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以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区纪委副书记等区级领导干部为“新三同”活动首批参与对象,要求每名领导干部深入挂钩联系社区,到低保户、独居老人、退休老干部、居民代表、高考学生家中,每季度安排3天(含2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重点帮扶一户贫困户,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走出机关,走入农家,融入群众,吃吃家常饭,干干农间活,睡睡百姓窝,促使作风在一线转变,党性在一线锤炼,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区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走进社区居民群众家中,了解群众诉求,让矛盾在基层化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家访,形成面对面、心贴心的深入交流形式,有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迅速在全区掀起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百姓家的新风,形成了“干群亲如一家”的生动局面。近期结合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区领导同志纷纷为挂钩联系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讲党课,指导社区党组织组织党员主动参与主题教育,接受思想洗礼,锤炼坚强党性。

广泛发动各级参与,实现干群融洽新局面。把进村入户“新三同”作为领导干部与基层社区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推动全区机关目光向基层聚焦、力量向基层倾斜。在区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群众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基础上,扩大“三同”活动的参与度,把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区直各单位、市驻濠江有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纳入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专业优势、职能优势和协调作用,引导更多的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社区。去年,出台《濠江区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新三同”活动的意见》,把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新三同”活动形成工作制度固化下来。结合“千名干部驻村强基促振兴”党建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培养制度加强“第一书记”锻炼,区领导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派驻社区第一书记和部分街道、区直单位年轻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新三同”活动,将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传授给年轻干部,让各个层级的干部广泛参与进来,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成长的必修课程,并逐步培养形成一种工作习惯。

聚焦阶段重点难点,汇聚区域发展新合力。把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与开展“新三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帮助社区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助做好创文强管、走访慰问、安全生产、维稳和矛盾化解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实现广澳临时避风塘渔船搬迁超90%签约;汕湛高速濠江段不到3个月全面完成交地、房屋拆迁、约8000座坟墓迁移任务;比亚迪濠江项目从签约到启动建设仅77天;上海电气项目从洽谈到动工建设仅83天。

贴近群众排忧解难,实现民生民安新保障。在与群众的“三同”活动中,领导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反映呼声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区委书记吴文兵同志在滨海街道上店社区“三同”期间,听闻社区一段学生上学必经路段晴天沙尘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后,及时协调引入社会力量投资50多万元,仅用了十几天就完成硬底化改造,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了“出行难”问题,改造过后的道路平坦干净,被当地社区群众形象称为“三同路”。各级领导干部也纷纷在联系群众过程中办成了诸如“为家庭成员患病困难户争取慈善金及联系医疗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家庭争取助学金,为长期未入户的居民群众协调解决户籍迁入”等好事实事,赢得群众良好口碑和信赖。今年,结合“新三同”,动员全区65家企业与54个涉农社区自愿结对帮扶,总投资1.827亿元建设12宗“‘百企帮百村’暨‘乡村振兴、村企共建’”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并顺利启动首期建设。

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区级领导干部共走访居民4700户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80余件,统筹720多万元经费服务群众。全区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同商”有效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弱项,与群众一同谋划区域建设规划;通过“同建”广泛发动并凝聚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各项事业建设;通过“同甘苦”培养铸就家园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密切党群的血肉联系,有力推动党群干群“同商、同建、同甘苦”的生动实践在濠江演绎。

党员“先锋指数”考评
助推现代化临港新区建设

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从2018年起,濠江区率先探索建立党员评星定级管理体系,创新推出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模式,重点从理想信念、纪律作风、学习提高、服务群众、弘扬正气5大项15小项,对党员进行综合评价定级、奖优罚劣。以“先锋指数”考评机制,量化、深化、强化党员管理,引领党员发挥示范带动、核心骨干、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近三年,本部GDP年均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4%,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区域前列。今年上半年我区本部GDP为8.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呈现“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第一,以“先锋引领”提高区域“发展指数”。

濠江区从实行“先锋指数”管理,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先锋引领”氛围,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汕头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挺在前面,把理想信念、学习教育作为“先锋指数”的重要标准,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区委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潮,连续三年分别以“赶学”“求学”“践学与初心”为主题讲党课,并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讲好党课,全面提振发展信心;开设“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区论坛”,邀请专家授课42场,组织党员对标先进学习2500多人次,通过抓好教育,全面拓宽发展思路;先后举办“忠诚干净担当”干部大轮训、青年干部读书班、社区两委干部大培训,组织主题教育集中研讨学习,通过办好培训,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坚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践行、一线体现、一线检验。通过党员深入一线、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动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在全市“头号工程”广澳深水港建设中,党员示范带动签订搬迁协议,整村搬迁协议签订工作基本完成,新村建设完成总工程量75%,6月底启动避风塘渔船搬迁入户动员签约,目前已签约停产(转产)550艘,签约率99.5%。在汕湛高速建设中,党员干部夙夜在公、进村入户,不到3个月全面完成交地、房屋拆迁、约8000座坟墓迁移任务,目前汕湛高速(濠江段)完成总工程量超9成。

三是突出服务引领。把纪律作风列入“先锋指数”的关键,注重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们在产业园区成立党委、前置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配套全市首个区县“不打烊”“无休假”24小时自助服务区,践行“最多只跑一次,力争一次不跑”理念,审批效率总体提速55%,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2个工作日内办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组建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暖企扶商大行动”,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党风带政风、提效率、优服务。近年来,我们的园区共引进高端产业项目118个,总投资超525亿元,其中投产58个、在建22个、未建21个、建成未投产9个,全年“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挂牌南山湾产业园区。比亚迪濠江项目从签约到启动建设仅77天,上海电气项目从洽谈到动工建设仅83天,全面彰显了“特区效率”“濠江速度”。

第二,以“先锋引领”提高乡村“振兴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濠江60个社区中有54个是涉农社区,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一是注重“党建+组织”。把 “先锋指数”管理作为基层党建的着力点,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打造一支“干事创业有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全面实施“头雁工程”,在青年干部读书班中择优选派社区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全面建立“师徒机制”,由挂钩社区的区领导“传帮带”第一书记,增强实效性;全面强化责任意识,引导社区工作者履行职责,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实办好;全面健全保障机制,每年统筹1000多万元作为“大党建”经费,建立社区“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岗位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激发积极性。目前社区“两委”干部人均岗位5600元/月(财政配套3600元),书记、主任岗位补贴人均6700元/月(财政配套4300元),在粤东属于较高水平。

二是注重“党建+产业”。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区委坚持“一村一规划”,打造濠江特色品牌、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激活社区发展活力。利用珠浦社区建筑业发展基础,壮大“达濠建筑”板块,去年被授予粤东第一个、全省第二个“中国建筑之乡”,全区建筑总产值195.7亿元。谋划建设集建筑总部大厦、名牌建材市场、建筑博物馆等为一体的中国建筑之乡·建筑产业园,同时积极引进部分大中型施工、设计、咨询企业在濠江设立区域总部,形成建筑业产业链。

三是注重“党建+文化”。把弘扬正气作为“先锋指数”的加分项,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引领力,启动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倡导60个社区制定完善乡规民约,以党建引领人的城市化,凸显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注重把党建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去年来区财政共投入超10亿元,全面铺开“乡村振兴·七彩濠江”人居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努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其中打造党建示范社区7个、党建主题广场7个;注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的干事创业热情,感染众多乡贤回报家乡,两年来共捐资超6亿元反哺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覆盖家乡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服务领域。

第三,以“先锋引领”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濠江区把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党员合不合格的重要指标,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争做表率、走在前列。

一是坚持大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区委对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管理服务的领导作用,投入3000多万元,全域建设“雪亮工程”,整合2700多路公共视频监控,建立区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统筹划分社区社会治理网格183个、专属网格253个,组建665人的网格员队伍,实现“一格多员、一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崭新格局,打造粤东乃至全省最安全和谐稳定的区域之一。

二是坚持深入一线引领作风转变。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员“先锋指数”的“标配”,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区领导示范带动全区各单位班子成员,每个季度安排3天2夜,跳出机关、走进农家、融入群众,促使作风在一线转变,党性在一线锤炼,营造同商、同建、同甘苦(“新三同”)的良好氛围。阶段来,为基层党建、社区发展、项目落实、民生民安把脉出招,共走访居民4700户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80余件,统筹720多万元经费服务群众。

三是坚持为民情怀引领民生保障。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要求,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全面实施“1+8”教育综合改革,今年高考上线率99.97%,引进华南师范大学濠江附属实验学校等先进资源,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全面启动“5+2”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建立“1+7+N” 医疗服务体系,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文化濠江”建设,改造双泉公园,建成区文化馆新馆、区体育馆、区档案馆等,完成7个街道综合文化站提质升级和6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来源:区党政办、区委组织部丨“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