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宛央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配图 ╳ 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_
我知道王俊凯特别火,但我对他的作品并不熟悉。他的电视剧,我只看过《天坑鹰猎》,他的歌,我只会那一首《青春修炼手册》。
我喜欢王俊凯,其实是因为《中餐厅》这档综艺节目。他在这个节目里,常常让我惊呼,这个小孩子也太厉害了吧。
王俊凯在这个综艺节目里展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让我丝毫都不怀疑他还可以再红很多年。
游刃于娱乐圈所需要的高情商,他有。
皇阿玛张铁林来《中餐厅》做嘉宾那一期,好心想帮忙给餐厅蒸一锅米饭,不小心放多了水,最后煮成了粥。张铁林其实特别过意不去,很失落,王俊凯看到后,马上就说,粥配黄瓜是绝配(那天他们准备的凉菜就是黄瓜)。
还有一次,白举纲问苏有朋是哪一年的,其实很多艺人对年龄真的蛮敏感的,这是一个很容易就让人不开心的问题。白举纲说了八零后,苏有朋说没对,王俊凯立马就替苏有朋回答道:“你不知道朋哥是哪一年的吗?朋哥是九零后啊。”
后来又补了一句:“朋哥的心态是零零后。”
真的是很会说话了。
夸别人菜好吃,王俊凯说:“可以卖贵一点”。谁听了都会很高兴,因为说别人的菜可以卖贵一点,显然比直接说好吃,显得更有诚意,夸赞得也更高级啊。
还有一次,王俊凯喝了舒淇打的豆浆,同样不是说好喝,而是说有家的味道,因为从小他奶奶也是这么给他打豆浆的,听得舒淇都觉得温暖,调侃王俊凯说:“来,叫奶奶。”
这样充斥在日常生活里,让人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的细节太多了。
可王俊凯当时才19岁呀,已经可以处处体贴别人的心思,照顾别人的情绪,让大家都处在不尴尬的氛围中,这真的不容易,说明他对周边的人和事,有着盛大的悲悯心。
有些人会很反感“高情商”这个词,把它等同于心机。
我却一直喜欢情商高的人,因为越长大越觉得活着已经很累了,当然要和那些让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有些人心眼再好,如果一开口就让人难堪,就不想来往了,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嘛。
情商高的人不仅聪明,情商高的人往往也是因为堪破了人世艰辛,所以愿意给他人温柔慈悲,那其实也是一种善良。
明星要走得长远,还是要谨慎、认真,王俊凯也有啊。
大家只要去看几期《中餐厅》,看看王俊凯对做菜的态度,就知道他为什么年龄那幺小却能那么红了。
王俊凯的身上一丁点“凑合”的迹象都看不出,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第一次试菜做蛋炒饭,大家吃后都觉得可以了,但他自己不满意,觉得味道有点淡,坚持要回锅再完善一下。
做虾仁蒸蛋,以我的 性格,只要蛋蒸得好,虾仁青豆往上随便一摆就好了。王俊凯不是,王俊凯不管再忙,都一定要把虾摆成最好看的样子,“差不多就行了”这句话,永远不会写在王俊凯的人生里。
所以,红,真的有红的道理。
有几个人能从小就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呢?
有时候我常常会感慨,其实当偶像也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一点链子都掉不得,永远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稍有疏忽,就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我不行的,我太散漫,所以我虽然会羡慕王俊凯这种从小就已经赚了很多钱的明星,但我知道,他的人生,我承担不住。
我还喜欢王俊凯的是,他很有“成长力”——善于总结经验,而且很敢说——敢于说出真实想法。
之前杨天真在综艺节目里那句——“你缺乏说真话的勇气”,不是刷屏了吗?的确如此,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或职场里,碍于面子,都不太敢说出真实想法,这就导致,我们解决问题时,根本没有找到关键所在,完全是为了做而做,所以收效肯定就很差啊。
可我看《中餐厅》第三季的时候,发现王俊凯真的挺敢说真话的。
黄晓明的套餐计划,本来就加大工作量导致运营紊乱,但是,其他人都不好意思直接挑明。王俊凯是最直接的那一个,开诚布公地告诉黄晓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应该做套餐。
第二季苏有朋做珍珠奶茶的时候,味道过甜。王俊凯也是很真诚地说确实甜了,而且直接告诉苏有朋是珍珠豆太甜放得有点多了,后来苏有朋就选择了少放一些珍珠豆,果然就更好喝了。
试想一下,在正儿八经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明知道不对但是谁也没有讲真话的勇气的话,会怎样?会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衣,会让我们做的事情都成了笑话。
做人的时候要高情商照顾别人情绪。
做事的时候则要有勇气说真话,这样才能将事情推进下去。
很多人,到头来一事无成还讨人厌,就是因为把做人和做事完全弄反了——变成了做事老油条,做人没眼力价。
《中餐厅》里的王俊凯为什么那么圈粉呢?
因为他实现了很多人都喜欢的那一种生活方式——做人低调,做事高调。
这就是王俊凯最厉害的地方,这种品质,不仅放在明星身上有用,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同样有意义。
职场需要你高情商,但更需要你会做事;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生活则需要你会好好说话。
但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拎不清了,把本应用在职场的那一套,用在家人身上,然后又妄想用讨好那一套解决掉自己在职场遇到的困境,结果当然是两边都搞砸了。
还有一些人呢,用高标准要求别人,却用低标准要求自己,最后也是怨声载道。
最后,不要一提明星,大家都觉得人家除了脸,一无是处。哪怕这些东西是被包装过的,又如何?聪明人懂得总结好的,学以致用;看到坏的,用来警醒。
但还有一些人,则只会处处挑剔别人,从来不敢看看自己,有什么用呢?
我还是希望大家做聪明人。
本期作者:林宛央。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qiuxiangjie0122。
微博:@林宛央
个人公众号: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