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胡兆富:深藏功名不忘初心 一颗高尚的“螺丝钉”

2019-07-30   中国蓝新闻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30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喻惠婷 黄捷 蓝媒号·常山台)二十多天前,浙江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对核对退役军人信息时,一个叫胡兆富的名字映入眼帘。很多人都没想到,以前在县人民医院工作的老医生胡兆富竟然当过兵,而且还是一位立过赫赫战功的老英雄。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得知胡兆富的事迹后,作出重要批示:看了胡兆富老党员的事迹,很受感动,深藏功名六十年,不忘初心,坚守本色,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在不同岗位,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省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应该向胡兆富这位老党员、老英雄学习、看齐,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来看看胡兆富的经历吧:

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参加过大大小小46次战役,

26次立功受奖,

曾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特等功2次,

一等功7次,

二等功8次,

三等功5次,

……

你以为这是小说里英雄人物的描写吗?不,这的的确确是今年93岁的胡兆富获得的荣誉。而在此之前,老人的子女也仅仅只是知道,父亲当过兵,他们谁都没想到,战功赫赫的父亲,竟然深藏功与名。

舍生忘死 不放弃任何一个伤员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见到胡老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浙江省纪念建军92周年暨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干净整洁的白衬衫上还别着鲜红的党徽。走路虽缓慢却无需别人搀扶,说话不徐不疾且洪亮如钟。在他带着山东口音的说话声中,我们聆听了那段红色岁月……

1941年,中国大地硝烟四起。因为父母去世,不得不替地主做长工的胡兆富只有15岁。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村子里的暴行后,他跋山涉水了四天四夜,终于找到了泰宁抗日游击队。1944年,游击队被编为八路军鲁南地区警备旅,胡兆富因为个子小,头脑灵活,部队首长让他兼任卫生员。

枪炮无眼,但胡兆富从来没有担忧过自己的生死,而是拼尽全力抢救伤员。

1947年济宁战斗中,胡兆富耳朵被震聋,但他依旧在枪林弹雨中,用十多个个小时完成了90多位伤员包扎。

1948年洛阳战斗中,排长和班长先后牺牲,胡兆富是最后一名医护人员,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指挥一个班坚持战斗。“用比敌人更猛的火力压制!”最后,战士们解决了敌人的两个大地堡,并缴获了许多武器。这场战斗结束后,胡兆富被授予特等功。

胡兆富(左)与战友合影

1948年开封战斗中,地基轰炸,胡兆富头部负伤,却依旧不忘被压在倒塌楼底下的战友。爆炸扬起的尘土还在飞扬,他就带领着担架队,从废墟中扒出了11位伤员。

“大大小小的战斗,说不清打了多少。”战争,在这位老兵的身上留下了无数印记。至今,胡兆富的头部还有一处明显凹陷的痕迹。每次一上战场,他把自己的死看得很轻,但把战友的命看得比啥都重,觉不允许丢下任何一名伤员。

哪里需要 就去哪里做一颗螺丝钉

1963年,当时已经转业的胡兆富主动申请来到常山县人民医院工作。

当时,常山是当时浙江血吸虫病的重灾区之一,他来此地,就是为了支援当地的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疗工作。

“我们是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胡兆富带着妻子带来常山。从此,就在这一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3年,直到1985年离休。

县里起先想安排胡兆富到防疫站当站长,但他更喜欢和群众待在一起,所以选择做了一名临床医生。曾与胡兆富共事过的杨丽君现在还能回忆起,胡兆富总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当时交通条件不方便,他就会花上一天的时间,徒步到距离县城以东40多公里的毛良坞给病人看病。碰到没钱治病的,他就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病人。”

在女儿胡玲看来,父亲是个先病人后家人的“工作狂”。有一次自己突发肚痛,母亲连夜把自己送去父亲所在的医院。但是,正在照顾病人的父亲却没有过来看望,只让自己在观察室里休息。“他经常说,自己是个党员,不能把病人丢下。”受父亲影响,女儿胡玲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

1985年,退休的胡兆富又被县人民医院返聘,一年的返聘工资,他只领取1元。

“我不想赚钱,就想继续服务人民。”一年后,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进入医院,为了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胡兆富又主动请辞。

这下,胡兆富是彻底“卸任”了,但他还是闲不下来。身子还硬朗的时候,他就在社区免费义诊,给附近的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

“我是共产党员,就是一颗螺丝钉,为人民服务,都是应该的。”胡兆富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新蓝网-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