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团区委“五四”青年节特别栏目
《青年战疫记》
在喜马拉雅上线之后
截至目前,已经有 4.5万人收听啦!
不过, 这4.5万人里有没有你呢?
还没听的话,赶紧花上 10分钟
点开音频,用心聆听
第一期《青年战疫记》的故事吧~
(点击音频)
2月中旬,深圳第三批医疗队正式出征,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援工作。在这支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姑娘,她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重症医学科护士。她跟大多数青年朋友一样,正要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期待着美好的旅行婚礼。这一切,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她只能推迟婚礼,剪短头发,勇敢无畏全心投入战疫。
青年口述:
大家好,我是驰援武汉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重症医学科护士于洋。2月16日,作为一名青年医护工作者,我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出征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重症患者救治与护理。临行前,我立下“生死状”,我对院领导说:“如果我在战场倒下了,我希望以我们医院的名义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继续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2月的武汉,寒冷依旧。在前往雷神山路上,一路空旷。当进入隔离段时,映入眼帘的是白茫一片。是的,所有人都穿着白色防护服,脸都看不清,却都在各自忙碌着,此刻,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在抵达雷神山医院第一天,我们所有人都按照规划和安排各自分工收拾病区。由于前两天的恶劣天气,部分基建损坏了,一批患者正等着我们接收。时间不等人,我们所有人都动了起来,马不停蹄去库房搬运呼吸机、病床、患者用品等。虽然折腾到凌晨,但想着马上可以接收患者了,我们干劲十足。
在紧锣密鼓收拾病区时,突然听到喊声:“所有人立刻马上出去!”病区遇到一点状况,需要大家暂时回避。撤退时,我们仍坚持让保洁员和工人先出去,最后准备离开病区时,我转头看见狭窄走廊里还有一位体型较胖的保洁员大叔,他两手提着装满垃圾的麻袋艰难地向门口走来,我没有多想,当即返回病房,帮大叔把袋子抱出来,让他先离开。
当最后离开病区的那一刻,我没有害怕,反而很开心,因为我用实际行动传递了青年人的正能量。同样的,随后当需要我们几个人重新返回病区去开紫外线消毒灯,30分钟后所有人才可再进入病区时,作为青年党员的我再次主动请缨:“我和大家先进去!”渐渐地,在广东队里,我被大家赋予了另一个名字叫“洋哥”。
刘奶奶是一位来到雷神山后给我印象较深的老人,她很少与人沟通,长期躺在床上。在即将交班前40 分钟,我会去病床前探望刘奶奶,让她知道大家都很关心她,同时帮她按摩筋骨。日复一日的关怀,刘奶奶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会主动起来加入运动行列。看到大家融洽的氛围,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驰援武汉的点点滴滴倾诉不完,临别之际,深受感动的武汉志愿者代表在我院旗帜上纷纷签名留念,还有受治患者写了表扬信,这一切都让人难以忘怀。回首战疫44天,最大的感触是,我见到了同行业中优秀的人,知道了优秀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们当中不乏有“这里危险让我来!”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滋养我。作为青年党员,在党需要我时,若不尽力,怎对得起我一身白衣!
(点击音频)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90后”逆行冲锋,用热血书写勇于担当的青春答卷。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质量员刘兆兵就是其中一员,他是援建火神山医院队伍中的“90后”力量。“我去建设火神山了!”与家人匆匆告别后,刘兆兵也义无反顾踏上战场。
青年口述:
大家好,我是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质量员刘兆兵。庚子年初,武汉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往日喧嚣在新冠肺炎的笼罩下悉数冻结。疫情面前,一声令下,十日酣战,匠造火神。鏖战火神山,一大批敢想敢拼的年轻“逆行者”从四面八方紧急驰援,尽锐出战,我是援建队伍中的90后力量,是工友们口中的“铁拐刘”。
春节期间,一纸紧急征调令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众多工作群里广泛传播,当我看到征召令的第一时间就主动请缨出战。我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条“我去建设火神山了,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在!”的消息,争分夺秒安顿好父母后便踏上征途。
抵达火神山的当夜,当看到3.39万平方米的建设现场灯火通明、灿如白昼,密密麻麻的工友们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各种机械“天团”繁忙地运转,顿时,我心底涌起一股力量,干劲十足。来不及过多交接,我被分配到火神山医院1-4号楼连廊区域,负责该区域板房专业施工。
顾不得其他,组织板房安装材料、协调安装劳务人员、复核集装箱吊装质量,急性子的我碰到了比自己更急的工程,索性扯开嗓子,跟着工人们一起干。每天接续作战20多个小时,忙得甚至来不及喝水,累到吃饭时就直接坐在地上捧起盒饭大口大口吃。没想到自己这么能熬,但几千个患者都在等着,一刻也耽误不得!
接连几天的超负荷工作,我的手上、脚上都磨出了一排排大水泡,只能临睡前用手指甲将水泡一个一个掐破,放出血水,次日凌晨继续战斗。雨靴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被扎破了,带有腐蚀的混凝土液浸进雨靴,破裂的水泡接触到混凝土液从脚底传来一阵生痛,在现场因脚疼瘸着腿走路的我,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铁拐刘”。
大家都说,“铁拐刘”的战斗力不小。火神山交付后,我没有跟随大部队撤离,刚下火线又上前线,前往雷神山参与援建。正值雷神山医院建设攻坚期,我不仅要负责劳务协调、组织材料进场、安排工序穿插,还承担起板房玻璃、门窗、传递窗等硬件设施的质量检查。为避免出现工序错误,我带着施工图纸化身“人工纠错仪”,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虽然我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救死扶伤,但我可以保障每一间病房的质量,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没有后顾之忧。
看着“两山”医院顺利交付,作为火线上的建设者之一,自豪感不禁从自己内心深处升腾。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作为一名90后青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青春力量,挺在祖国需要的建设第一线,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饱经考验和磨砺,这将让我毕生难忘。这次何尝不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场大考,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书写勇于担当的青春答卷。
在这短短10分钟里
伴随着两位青年的亲口讲述
那些发生在武汉的战疫故事
仿佛重现在我们的眼前,令人动容
如果你有话想对这两位青年说
或者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
欢迎大家来留言~
第二期《青年战疫记》将在明天发布
千万别错过了喔~
信息来源:青春福田
编辑整理:幸福福田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PkD3IBnkjnB-0zug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