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报道,苹果在为 Siri 语音助手做评级和改进时,会听到 Siri 录下的用户语音,这些录音里其中包括毒品交易、医患交谈、亲密关系等敏感内容。报道中还提到,苹果并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一小部分录音会被发送给承包商以改善Siri。
针对录音上传事件,苹果回应称,用户被录音的比例不到Siri响应的1%,而且大多数录音内容仅持续几秒钟。同时官方表示,将录音发给国际承包商进行人工分析的目的是改善服务质量。用户请求与用户的账号信息没有关联,录音会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分析,所有审核人员都有义务遵守Apple严格的保密要求。
很多用户对于这个解释并不买账,不论怎样,这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况且很多人唤醒siri都是在无意间,并且在使用后忘记关闭的现象也十分常见,这时当私人对话或是密码等数据被记录以及非法拦截的话,不仅侵犯隐私,还可能出现利益损失。
这类型涉及隐私的状况一旦发生,触碰到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防线,长久以来,内置语音助手虽然带来便利性,但是其对隐私的保护一直都很难让用户完全放心。之前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也曾被曝出私自收集用户对话,那些自我陶醉的歌声,沮丧的独白等都被记录下来并被亚马逊工作站进行人工识别与标记,诸多被曝出来的隐私侵犯问题,无疑会让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的环境中,甚至作为一名“被监视者”而存在。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逐渐发展,用户能够享受到的便利越来越多,但隐私泄露也成为了难以避开的难题,多次强调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苹果如今也被曝光出隐私泄露问题,不免令人失望且气愤。虽然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浏览痕迹、个人信息、购买记录等被用作算法推荐以及商业营销已经见怪不怪,但如果诸多科技企业仍然坚持通过窃取用户数据来进行商业服务,那么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信任终将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