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2019-12-03     西安封面

12月3日下午,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工信局介绍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重点领域、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经开区等主要负责人针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和规划。

西安比亚迪车辆生产线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市发改委: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力促进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工业领域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金融、物流、科技、检验检测认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现代金融方面,2018年全市共拥有金融机构169家,金融业增加值847.91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6,增速5.3%,占GDP比重10.48%。在现代物流方面,2018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生产总值357.49亿元,增速达到6.3%;截至2018年,全市拥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53家,其中5A级6家,4A级18家。在研发设计方面,2018年,全市R&D(研发投入)达410亿元,占GDP比重4.91%,专利申请总量7.12万件。

在检验检测认证方面,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37家认证机构,认证证书达18000多张,获得资质认定(CMA)检验检测机构553家,占全省34.7%。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方面,2018年,我市软件和信息产业企业2000余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071.9亿元,同比增长18.06%,产业规模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第8位。在会议会展方面,2018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展会230场,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90亿元,荣获“中国十大会展名城”。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坚持政策引导,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


市科技局:

做大人工智能产业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西安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有人工智能企业150余家,涵盖了人工智能各主要产业领域;有31所高校从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集聚了9位院士,23名长江学者,每年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5200余名,本科生9500余名。根据《实施意见》,市科技局将以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为切入点,搭建新型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我市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营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促进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在《实施意见》支持政策方面,市科技局将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本地转化。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按照2%、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进行补助奖励。为鼓励制造业企业构建更加完整的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市科技局将对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费用按照年度投入的5%、最高1000万元给予企业补贴奖励。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鼓励制造业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加强协同合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化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移转化,使西安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动力。


高新区:

激发硬科技引领作用

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企业群

根据《实施意见》高新区突出“硬科技”,加快硬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将高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高地。

目前,高新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四个产业集群。高新区通过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行动,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九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着力激发硬科技引领作用;实施制造业企业倍增计划,坚持外部引进和自主培育“两手抓”,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企业群;实施“新制造”品牌计划,聚焦支柱产业和人工智能、5G应用、增材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高新特色、体现西安优势的新制造品牌;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两轮驱动”,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据介绍,到2022年,高新区预计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四大集群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


经开区: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

作为全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经开区将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贡献经开智慧和力量。

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经开区实施“补链、强链”和“精准招商”行动,支持吉利新能源汽车、隆基乐叶、华羿微电子、博世力士乐、中航宏远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以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支撑的上下游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到2022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5%,形成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通过实施“智慧融合”行动,经开区支持企业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制造智能产品。到2022年,新增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0户,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户,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0个;在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方面,经开区围绕先进制造业,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到2022年,新增各类融合创新型研发机构30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00个,聚集创新团队50个,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10个,聚集科技创新人才3000人。

此外,经开区将实施“领头羊”行动,支持存量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到2022年,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超50亿元企业达到5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00户。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晓巍

编辑:芥末花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z7Xy24BMH2_cNUg3a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