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滕伟伟 通讯员 马德军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紧密结合民政工作特点,强化“三个坚持”,切实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和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确保主题教育接地气、有特色、见实效。
坚持理论武装强初心明使命。一方面,把理论学习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确保既强理论又受洗礼。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这条主线,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集中学习8次、专题党课7次、专家授课1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升理论修养,努力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在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的同时,通过班子成员对照“十八个是否”检视问题、3次集中研讨、红色革命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接受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另一方面,把理论学习与民政工作相结合,明确新时代民政工作的使命担当。重点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编印了300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发给每名党员学习。尤其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夕作出的“三个聚焦”和“两个基本、一个基层”重要指示精神,使每一名党员干部明确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和使命担当。10月23日至25日,围绕形势政策教育、机构改革后民政部门承担的8个方面主要业务工作,通过讲理论、学政策、说案例、教方法,对全市民政干部进行了为期3天的封闭培训,既解决了“本领恐慌”问题,又强化了使命担当意识。
坚持从严从实找差距抓整改。班子成员包区县,带着问题搞调研。针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民政领域突出问题,每名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同志包1个区县,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真正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找准、把措施研究清楚。揭短亮丑抓问效,刀刃向内找问题。聚焦社会各界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民政领域热点问题,委托第三方深入各区县暗访调查,共录制了5个暗访视频,涉及6个方面21个问题线索。10月23日,举办了“问效民政”活动,通过现场播放暗访短片、被“问效”单位作答、局分管负责同志点评、主要负责同志总结等环节,对各区县民政局进行问效,面对面地问,实打实地改。“他山之石”学赶超,对标先进找短板。对标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民政工作先进经验,对比分析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组织干部50余人次,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养老服务、社区建设、殡葬改革等工作。搜集选取22条创新经验编印成《他山之石》学赶超手册,发至各分管领导和科室认真研究、学习借鉴。紧盯问题不放松,真查真改见实效。通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电视问政、巡察反馈等方式,梳理汇总出8个方面29个具体问题,围绕民政领域履职用权突出问题、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低保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3个专项整治行动,对近期能立即整改、迅速见效的,列出单子,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建立台账,盯住不放,确保每个问题改到底、改到位。
坚持依靠改革解难题勇担当。深化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教育期间,市民政局针对有些政策执行不彻底的问题,加强与扶贫、教育、医保、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政策真正落地落实。今年以来,共为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救助医疗费用5219万元、60808人次,将10193名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纳入救助范围。深化“公办民营”改革,破解乡镇敬老院服务质量差难题。依靠市场化的办法,将乡镇敬老院全部交由专业养老机构连锁运营。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整治专项行动,整治率、合格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破解殡葬领域私埋乱葬、破坏生态等难题。在前期先后4次召开全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推进会、调度会的基础上,派出督导组到各区县进行调度督导。目前,各级累计投入资金2820万元,在建和已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41处。到年底,全市区县基本完成每个乡镇(街道)建成2—3处公益性公墓的目标。同时市民政局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出台了提高殡葬惠民补贴的文件,从11月1日起,全市殡葬惠民补贴由662元提高至1260元,每年惠及全市2万个家庭。探索“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居家照料难题。在市级统一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养老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服务信息网,并将养老服务平台、服务驿站、服务项目有效链接形成服务综合体,为分散供养的农村特困老人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购、助浴等上门服务,此服务模式覆盖15个乡镇,服务农村居家特困老年人2356名,使他们不出家门即可得到专人照护。先后多次到省民政厅和民政部汇报争取,成功获批国家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