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三部献礼片,你们都看了么?
真的是神仙打架,没有一部鸡肋片。
不过,如果非让我选一部最喜欢的话,那我应该会把票投给《中国机长》。
全员演技在线,剧情节奏把控的非常好,真的感觉像是自己经历了一场空难。
尤其是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演的太好了。
一个眼神就让人明白情况不妙,瞬间将人拉入剧情。
在情况最紧急的时刻,依然能控制好情绪,确保每一位空姐的安全。
安抚乘客时,尽管形象有些凌乱,但眼神坚定,说话铿锵有力,让人安心。
感觉看她演戏,就像是导演刘伟强说的那样:有压场感。
就是这个人,即便是只是站在那里,你都能感受到她从头发丝到手指尖上的戏。
除了戏好,袁泉也为我们展现了一次什么叫“中年少女感”。
在《中国机长》首映礼结束后,她跑到观众席问大家觉得怎么样 ,诚恳又亲切。
最“杀”我的还是这双似乎闪着星星的眼睛,再用截图感受一下~
都说,最容易体现女人衰老的就是眼神。
但是今年已经42岁的她,依然拥有少女般清澈的眼神,实属难得。
在影片的发布会上,袁泉又为我们秀了一把她的好身材。
仔细看下,袁泉的腿都快到张天爱的胸了,隐形腿精的秘密这回藏不住辽!
就连这种考验长腿的姿势也能满分通过
腕线轻松过裆,这是梦想中SSR级别的比例。
看完《中国机长》后,我好好了解了一下袁泉。
发现她真的是娱乐圈清流般的存在。
今天露娜就带着大家探索一下,这个完全没有中年危机的中年女星。
1977年的袁泉,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
她幼时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文艺汇演,她能演7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样样精通。
11岁时,北京戏曲学院附中到湖北荆州去选小学员,袁泉因为出色的成绩,被学校破格录取。
自此,她便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踏上了孤独的戏曲之路。
她曾评价自己这段时间是最艰苦的日子。
不仅仅是因为基本功难,还因为腿太长增加了训练难度而经常受伤。
不过,好在背后有家人支持,这些困难她都挺过来了。
1996年,18岁的她因为喜欢话剧,考上了中戏。
都说,96届的中戏培养了中国影视界的半壁江山,袁泉和章子怡、曾黎、胡静等女星在当时被称为中戏的“七朵金花”。
但回想起刚入学时,袁泉却说那是很自卑、很痛苦的半年。站在众多优秀的人面前,那种差距让她非常沮丧。
好在这种低靡只是暂时的,当别的同学陆陆续续开始演戏、拍广告的时候,她选择沉下心来认真练习、钻研演技。
终于,大二这一年,她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春天的狂想》。
影片中的她一出场就自带滤镜,笑起来阳光明媚。
凭借在此片中的表现,袁泉拿下了金鸡最佳女配角。
观众也慢慢认识了这张有点混血感的古典美人脸。
2000年,袁泉又接连出演了霍建起指导的《蓝色爱情》。
低眉浅笑,目光清澈,清新脱俗的气质一瞬间就成为众人的焦点。
凭借这部影片,她拿到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从此之后,作品不断也收获不断。
《美丽的大脚》中质朴的支教老师形象,让她二夺金鸡最佳女配。
《小鱼儿与花无缺》里的苏樱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
《上海滩》里,回眸的眼神里全是戏
有颜值有才华有演技,满足一切红的因素,绝对是一条四平八稳的璀璨星途。
可不曾想,袁泉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2005年,她离开了万众期待的大荧幕,转身投向自己最初梦寐以求的话剧舞台。
在舞台沉淀十几年,袁泉演出了几百场话剧。
《暗恋桃花源》80 多场,《简爱》80 多场,《琥珀》50 多场,《活着》和《青蛇》分别100 多场。
袁泉在话剧舞台上,几乎获得了全部的奖项。
她主演的《琥珀》,演出门票在香港三天内预售达到 3000 张,创下了香港话剧的销售记录。
出演《暗恋桃花源》的云之凡。
当开场所有灯光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袁泉身上时,她轻轻说出一句:“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安静的上海。”
让曾经的云之凡——林青霞,百感交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简爱》她前前后后演了总共一百多场。
每场都要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在台上足足站够165分钟。
其实这些客观问题,都还是次要的。
对话剧演员来说,最痛苦的是心灵上的折磨。
一部优秀的话剧,往往是有长年累月的演出,有的几十场,有的甚至上百场。
这就需要话剧演员一遍遍调动自己的情绪、一次次耗尽自己的心力,来成为舞台上那个耀眼动人的角色。
只要站上舞台,袁泉就是人物本身,她一遍又一遍的沉浸其中,让自己受伤,然后自我修复。
可如此劳心伤神,话剧演员的收入与拍电视剧相比,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么辛苦,还不赚钱,何必呢?
袁泉却说:舞台才是我的毕生所爱,每天除了读书上课,我想24小时住在剧院。
2007年,30 岁的她,就入选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中国话剧名人堂成员,其他人都是曹禺、老舍这种国宝级戏剧人士;戏剧奖项大满贯,她那个年纪的人,无出其右。
同时,在2010年、2013年,她还凭借着《简爱》先后获得了中国话剧奖金狮奖和中国戏剧奖梅花奖。
这两个代表着中国话剧戏剧最高水平的奖项,比她之前得过的金鸡奖百花奖,分量要重的多。
袁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话剧女王”。
《暗恋桃花源》的导演赖声川说:
“半个世纪以来,袁泉是继林青霞之后最有气质的女演员!”
甚至连作家余华,在看完她表演的话剧《活着》之后,也不吝赞美之词:
“角色就是她自己,即使她柔弱而孤独的站在那里,也比别人强大。”
不争不抢的性格让她在娱乐圈成为一股清流。
比起为了博关注强组CP炒作的艺人们,袁泉的感情生活更加简单,从业多年只有和夏雨的一段恋情。
从一见钟情到久处不厌,校园恋爱终于变成了童话故事,现在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同时她和夏雨还领养了十个贫困山区的孩子。
亲自前往滇缅边境的滇滩镇烧灰坝小学,与那里的孩子展开了一场长达520分钟的史上最长公益直播。
有了女儿后的袁泉完全退到荧幕后方。
直到前年一部《我的前半生》,才让她重回大众视野。
甩掉文艺女神的标签,又刚又立的袁泉成了还原度最高的亦舒女郎。
那一段时间,大家都以为袁泉要回来了。
记者一逮住机会就会问“有没有考虑以后经常跟大家见面?”
而袁泉总是回答:“那也不用了,就让它慢下去吧。”
她好像永远是这样,从心所欲不逾矩,外界的声音很难影响她。
如今袁泉42岁了,网上不免有一些讨论她年龄的声音:
“女神也老了”;
“开始显老态了”
...
不过,她本人却很淡然,丝毫不在意所谓的“黄金年龄”。
甚至还说:“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40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我一直认为,年龄和衰老都不应该是套牢女性的枷锁。
经过岁月打磨后细腻的故事感才是现在演员最缺少的东西。
正如作家柏邦妮笔下的袁泉:
“十年之后,她好像还像我初见她的时候一样,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却是沉金冷玉那样的女演员,她每次出场,哪怕只有一个镜头,却如此隽永难忘。”
只有始终保持初心,对梦想有所敬畏的人,才不会畏惧年龄。
回顾袁泉这一路走来,她始终清醒、自持。
虽然“慢”,却从没被娱乐圈的纸醉金迷吸引,而是一直徜徉在自己的艺术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