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被禁赛8年?大家争论不已的兴奋剂,能让运动员变多强?

2020-02-28   健康plus

2月28号晚,孙杨被禁赛八年的消息就像油锅里泼进来一盆水,网友纷纷炸了!有人小声猜测,难道他真的服用了兴奋剂?其实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给出的禁赛原因是孙杨没有完整配合反兴奋剂检查且没有足够证明为何破坏检测样本,据悉他之前的成绩依然有效,孙杨如果不服,可以对裁决结果上诉。

​对此裁决,孙杨也在自己的微博账号给出了回应,称对此感到震惊、愤怒、不能理解!明明已经按照兴奋剂检查的各项规定积极配合了,就因为一个不具备资质的检查人员,就将错误归咎于自己,有损自己的清白,并会向瑞士联邦法院提起上诉。孙杨作为一名运动员,多次为国争光,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他的立场上,支持其上诉,并表示赛外检查应该规范专业。

​此次孙杨主要是因为暴力抗检被处罚,孙杨随后在网上放出了当时的现场视频,视频中的孙杨一直在按规定行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暴力与不耐烦。看完视频,网友表示希望能够给大白杨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既然检测人员没有相关证明,世界反兴奋组织机构就应该严格执行兴奋剂检查人员资证要求,不要让运动员的合法权利被忽视。

此前澳大利亚选手霍顿就因为怀疑孙杨服用兴奋剂而拒绝在领奖的时候与他握手,被网友怒而斥之,纷纷谴责他小肚鸡肠、丝毫没有大局观,对此情况,当时孙杨的反应就是用漂亮的成绩回馈了对方。

其实从竞技体育存在之后,围绕在运动员身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就是兴奋剂问题,为了能获得较好成绩,一些运动员不惜冒着自毁前程的做法去服用兴奋剂,更有多位著名运动员深陷兴奋剂危机。竞技体育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对于服用兴奋剂问题肯定要重罚,否则难以平息其他运动员众怒。但如果没有服用兴奋剂却要被按头,则同样有损公平。

马上就要迎来东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依然是重中之重。至于兴奋剂为何一直屡禁不止,服用兴奋剂之后的运动员到底有多厉害,着实让很多人迷惑不解。

兴奋剂,顾名思义是一种能让人兴奋起来的物品。原本是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国际上习惯将体育界所有违规药品统称为兴奋剂。按照国际奥委会2016年的分类,兴奋剂主要有刺激类、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类、利尿剂、β—阻断剂、内源性肽类激素和血液兴奋剂。看这些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难道吃了这些,运动员就会变得很强了吗?还真是如此,不然也不会有很多人明知道后果严重还铤而走险。一般来说,兴奋剂对运动员会有以下效果。

吗啡类的会使运动员产生快感和心理亢奋,提高运动员对疼痛的耐受力;合成类固醇能够使肌肉增大、力量增强;利尿剂类主要用来促进尿液的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进而减轻体重或者是稀释尿液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β—阻断剂可以降低比赛时情绪激动引起的心率加快,从而减少机体耗氧量。血液兴奋剂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研究表明,使用此种方法能让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持续运动到极限的时间均有所增加。

​看完这些,应该明白为何那么多运动员愿意铤而走险,这简直是给自己加了不少战力值,能进入国际性大赛的选手基本上实力差距不太大,同样的状态下,服用兴奋剂的选手自然成绩会好一些。

其实,比赛本就是公平公正的,且不说服用兴奋剂很不光彩,对身体的伤害也非常大,例如伤害心脏、成瘾、失眠等,部分兴奋剂的副作用还会在很久之后体现出来。这种做法既玷污了比赛的公平性,又伤害了身体,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