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珠江路的历史建筑

2019-07-19     长春房产资讯


曾经的伪“新京特别市防疫所”。

今天的长春市珠江路,距离长春站不远,它西起人民大街,东至东六条街,长1382米,宽18米,东西走向。它始建于1907年日本满铁附属地初期,最初的名字叫横五街,1922年改称祝町。从满铁附属地时期开始,这条路上就分布着很多商业、金融业建筑、市政服务类建筑和宗教建筑等。如今,这些历史建筑还在吗?

珠江路上的市政服务建筑

满铁附属地时期的“祝町”,是一个市政服务街区,很多服务功能的建筑位于这里。如今位于珠江路和人民大街交会处正在修建的金座大厦址,曾是“中央通警察署”所在地。原建筑建于1908年,1992年被拆除。据记载,满铁长春附属地中央通警察署是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其造型美观、装饰华丽,顶部有塔楼,与珠江路对面的长春邮便局形成“双子星座”。1934年,“中央通警察署”改为“新京市警察署”,但仍由满铁当局管辖。1937年,随着日本治外法权的撤销,伪新京市警察署移交给伪满洲国政府管理,改为“中央通警察署”;1942年,又改为“敷岛警察署”。1945年苏军军管时,改为长春市公安总局第二分局。1946年国民党占领长春期间,改为第二警察分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由长春市公安分局宽城区分局使用。

在百年前老长春的图片上,珠江路上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珠江路和东一条街交会处西北角的满铁消防署。消防署建有二层队舍、高27米的望火楼与一层消防车车库相连的楼体,1918年建成。1937年日本对外法权撤销后,划归伪满洲国首都警察厅消防署。东北光复后,改为长春消防队头道沟消防分队。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继续由消防队使用,1992年被拆除。

位于珠江路与人民大街交会处东南角的长春邮便局,是一座转角型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转角处设门厅,上方为两组双柱支撑的三角墙,楼顶为立方形穹隆,墙体装饰精细,极具欧式风格,1907年由满铁建成。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邮便局改为“新京中央通邮政局”,仍由满铁管辖。1934年,楼体的南面进行了补建。1937年,中央通邮政局移交给伪满洲国。1946年,被国民党接收,改为长春市邮政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改为长春市邮局、长春市邮政局、长春邮政局宽城邮政支局,现挂牌长春邮政局。该处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珠江路与东一条街交会处西南角的长春细菌检验所,是一座二层转角楼房,样式简单,1920年由日本满铁建成。1937年改为“新京特别市卫生试验所”,1941年改为“新京特别市防疫所”。该所是当时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防疫机构。东北光复后,新京特别市防疫所改为长春市防疫所。新中国成立后,在此成立长春防疫站,1956年改为头道沟防疫站,1957年改为宽城区防疫站。2007年起,原建筑由长春市新闻出版局使用,现商居两用。

珠江路的金融、商业建筑

在珠江路与南京大街交会处的西南角,有一座金融业建筑——朝鲜银行长春支店,该建筑二层,采用“辰野式”建筑风格,墙面红白相间,是以红砖配白色花岗石条所致。1920年建成。朝鲜银行的前身是日本东京第一银行,又称韩国银行,1909年改称朝鲜银行,是日本投资并由其直接管理的殖民地银行,总行在当时的朝鲜汉城,1913年,该行在长春设立出张所,该建筑建成后迁入。朝鲜银行长春出张所于1921年升格为长春支店,1932年改称新京支店。1936年,朝鲜银行并入满洲兴业银行,该建筑成为满洲兴业银行新京南广场支行。1945年光复后,改为东北银行长春分行第一分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供金融机构使用,1987年增建一层,2000年拆除,原址上建成一座七层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南广场支行。

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建成时,其西侧附设的中央公馆也建成使用。中央公馆是银行招待所,它是满铁附属地内除大和旅馆(今春谊宾馆)外档次较高的会所。当时控制长春经济命脉及后来影响整个中国东北金融业的重要决策均出于此。1932年5月1日的伪满中央银行筹建委员协议会和6月14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创立大会均在此召开,伪满洲中央银行筹建后移交和首脑任命等重大事项也均在此办理。该建筑于20世纪80年代拆除。

位于珠江路与东二条街交会处东南角的青阳大楼,是一座五层楼房,门厅凹进,二楼以上窗户之间用凸出的墙体柱装饰,建于伪满时期,是满铁附属地内较大的商业用房。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头道沟区政府大楼,后由长春市百货采购供应站、毛线城等使用。现为一家酒店。

青阳大楼东侧的公记饭店,也建于伪满时期。该建筑为二层转角楼房,窗体之间用突出的棱板装饰。饭店主要经营北京风味的菜肴。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拆除。

位于珠江路与东二条街交会处西面是“新京剧场”,是一座三层楼房,外墙用棱柱装饰,窗户内陷,设有两层座席,可容纳观众738人,1935年建成。新京剧场是满铁附属地内日本人设立的剧场,上映的影片均是日本公司出品的。1945年苏军军管时,改称光复影院;国民党占领期间,改称青年电影院,由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改为儿童电影院、新闻电影院、红旗电影院,1992年拆除。

珠江路的宗教建筑

珠江路与东一条街交会处东南角以东有日本人设立的三处佛教庙宇,从西向东分别是西本愿寺、圣德太子堂、高野山金刚寺。西本愿寺正殿为歇山式大屋顶,屋顶覆盖灰陶瓦;门前有几级台阶通向正门,正门两侧各有一扇细长窗户;附属建筑与主体相连,但高度与体量较小,1908年设立。西本愿寺早期叫西本愿寺长春出张所,后称西本愿寺别院,属真宗本愿寺派,是满铁附属地内最早的宗教建筑。该寺院曾做过宽城区珠江路小学校舍,1975年拆除,在原址建成新校舍。现址为长春市宽城区实践教育基地校。

西本愿寺别院东面是圣德太子堂,也称太子堂,是为纪念日本天皇二太子圣德所建。该建筑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567平方米,建筑面积736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建筑由长春市第六区文化馆使用,后改为宽城区文化馆,1999年拆除。

圣德太子堂东面是高野山金刚寺。建筑二层,攒尖顶,屋顶覆盖灰陶瓦,尖部装有一个铜制的大圆球。二楼建有一圈回廊,设有木质的扶手栏杆,北面开有四扇钟形的庙门,1915年创建,1917年建成。高野山金刚寺,简称金刚寺,属真宗派。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改为民宅,房屋使用形状和设施有很大变化。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edPD2wBmyVoG_1ZO6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