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节在京开幕,王景春担任中国宣传大使

2019-11-16   毒眸官方号

昨日,第七届德国电影节开幕式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当代MOMA店)举行,也拉开了为期两周的德国电影展映的序幕。

据介绍,德国电影节从2013年起,以每年一次的举办频率至今已有七届。而本届电影节是由德国电影协会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欧德学院(中国)和百老汇影城协办。德国电影协会总经理西蒙娜·鲍曼(Simone Baumann)、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柯理博士(Clemens Treter)、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蒋玲(Katrin Buchholz)、百老汇影城全国运营总经理王杰及电影节中国大使王景春出席现场活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德国电影节开幕式的影片选择了诺拉·芬沙伊德执导《系统破坏者》。“我们非常激动能够将这部备受赞扬的影片作为开幕片”,德国电影协会总经理西蒙娜·鲍曼说道,“该片不仅入围了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将在2020年代表德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作为诺拉的处女作,这部片子会带领观众与狂野而充满能量的九岁小女孩贝妮,一起踏上她面对德国儿童保护服务机构的困难重重的旅程。

此外,今年电影节新一届选片评审团由六人组成,分别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电影媒体人罗众、百老汇电影中心节目与宣传推广经理及副总监杨洋、影评人陆支羽、导演仇晟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沙丹。

评审团的任务是从今年众多德国电影中,选出8部佳作在两家百老汇影城进行放映,另有8部特别展映作品将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法国文化中心、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在这些作品中,《关于汉斯彼得的一切》获得了2019年德国电影奖三项大奖;《我在家,但……》一片获得2019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而今年又正值包豪斯运动诞生100年,因此影展也为观众带来了一部纪录片作品《未来的建造:百年包豪斯》,讲述了包豪斯学校由创设到被迫关闭的曲折历史及其发展和变化,探究了包豪斯风格对当下建筑和视觉艺术的巨大影响。此外,两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提名作品《生日》和《内心之光》也加入本次展映。

除了一系列放映与映后对谈活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在11月17日将在电影节期间展开特别活动——“看见声音:电影音乐主题系列活动”。届时德中著名作曲家、音乐人乌里克·哈格、克里斯蒂安·迈耶和中国艺术家小河将会进行音乐演出,并分享他们对于电影音乐这一领域的见解。

而凭借在《地久天长》中的动人表演,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的王景春,此次在德国电影节中担任中国宣传大使。

谈到与德国电影的缘分,他坦言,“从《白日焰火》和《地久天长》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收获,到与德国电影人的交流,种种际会,都让我感受到了德国电影的多元化及其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他表示,“近六年来,无数佳片有机会通过德国电影节,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我也曾是观众中一员。而今年,我可以以影迷及德国电影节中国宣传大使的身份,把优秀的影片介绍给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