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正式启幕后,“武汉”“震撼”“奇迹”“热血”“点赞”瞬间成为各大网络媒体间传播的热词。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这次规模空前的国际运动会上,中国队两天狂揽26金,以26金,9银,9铜名列金牌榜及奖牌榜第一,多项纪录被打破!
我中国军人,了不起!我大中华,了不起!此时,身在武汉的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一百年前的武汉,也涌现过一大批近代体育赛事。
你可以在江汉关博物馆看到它们留下的痕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1924年第三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
纪念镇纸
// 该镇纸长17厘米,宽2厘米,为黄铜质地,属文房用具。镇纸上方刻有“第三届中华全国运动会纪念”字样。此镇纸为举办运动会期间赠送给运动员和社会贤达的纪念品。
早在95年前,武昌就举办过一次规模空前的的运动会!
1924年5月,阅马场武昌公共体育场举办第三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第一天迎来的观众就超5万人。
该届运动会还开创了女子参赛的先河,在中国体育史上意义非凡。
1931年武汉大学运动会锦标赛
纪念匾
// 该匾为铜质。上有“民国二十年春季”“国立武汉大学运动会”“锦标”“上海银行敬赠”字样。
1934年英国皇家军舰开普敦号汉口足球联赛
奖牌
// 该奖牌为金属质地,正面为花卉草叶纹饰,图案工整,打磨光亮,边沿饰以卷草纹;背面阴刻“CHINA / HANKOW.F.A / LEAGUE WINNERS / 1934-35 / H.M.S CAPETOWN / I.THORPE.STO”。为英国皇家海军开普敦号在中国汉口英租界1934至1935年度举办的足球联赛中优胜者的奖牌,由“I.THORPE.STO”(索普商行)提供。F.A.是football association(足球协会)的缩写。作为足球的发源地,英国人热衷于足球运动,在各殖民地或者租界都有F.A。不同于英国国内的城市联赛,像汉口英租界这样的地区,参加联赛的球队,一般来说由各商铺或者洋行组织。
// 1933年全国足球赛在武昌举行,华中队全体队员合影。
运动会中的球类运动当然是一大看点!足球是最早传入武汉的球类运动。
1898年汉口博学书院(现武汉四中)开辟正式标准足球场,标志着足球运动在武汉的开始。
20世纪20年代初,足球运动得到迅速发展,竞赛活动较普遍。30年代,足球运动更为活跃,技术水平大增。
汉口市政府体育会网球赛
女子冠军老照片
// 1933年武汉市举办全市首次男、女网球比赛。图为女子网球冠军徐树敏。
19世纪末,由英、法等国的商人、军队将网球传入汉口。
辛亥革命前,多所教会学校就已开展网球运动。
民国中期,武汉的很多学校设有网球场。汉口市政府体育会于1933年主办全市首次男、女网球比赛。
1927年汉口接力赛
“无畏号”铜马克杯
// 杯为铜质,腹壁由上至下渐阔,中间处刻有“INTER SHIP RELAY HANKOW SEPT.17TH 1927 WON BY DAUNTLESS”(1927年9月17日汉口船际接力赛获胜者无畏号)。“无畏号”是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型巡洋舰。杯底铸有“万胜造”“包用”等字,字迹模糊。
本届军运会中的水上项目也是取得了很多关注,东湖将迎来公路自行车、公开水域游泳、马拉松、帆船等4项单项比赛,被很多市民誉为“最美水上赛场”。
大江大湖大武汉,水上项目在武汉具有绝佳的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国时期的体育运动当然也不乏水上项目,如1927年汉口举办的船际接力赛、1934年武汉警备旅举办的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
1934年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
老照片
// 1934年武汉警备旅举办的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
// 民国汉口市长吴国桢夫人黄卓群为汉口市第三届渡江获胜者颁奖
1956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就在武汉,并且写下豪迈的诗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而这一年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规模横渡长江活动的起点。
// 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老照片
马术运动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期,我国男女老幼都热衷于骑射、赛马、马球等马术竞技和娱乐活动。近代武汉是中国赛马场最多的城市。
1932年汉口西商跑马俱乐部奖牌
// 该奖牌为银质。正面刻有“4TH ROUND CAPTAIN'S CUP 1932-3 HANKOW RACE CLUB AND RECREATION GROUND WON BY E.N.AVERY”,意为“1932年3月汉口西商跑马俱乐部第四届船长杯、获胜者艾弗里”;中间图案为跑马场徽标;反面底部中间处刻有“STERLING”,意为标准纯银制作。
1895年,英国人从汉口地产大王刘歆生手里买下汉口西北郊的大块土地,1905年建立武汉最早的跑马场——西商跑马场。
民国中期,汉口的赛马行业盛极一时,跑马场也成为了武汉近代发展的一个窗口。
// 西商跑马场
眼下,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了解体育历史,传承体育文化精神,做好东道主,给武汉打call吧!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简简
图文:转自江汉关博物馆
投稿:wuhanwen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