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陶塔
1941年,马步芳部下马长青来到莫高窟,盗掘宕泉河东岸的佛塔,其中在一座佛塔内发现一件陶塔、一方碑文,对于军阀而言,这不是金银财宝,未受重视,而后流落在外,陶塔原藏武威民众教育馆,今藏甘肃省博物馆,《天禧塔记》碑下落不明。甘肃文史专家张维在1943年出版的《陇右金石录》中未有记录,数年后(约在1948或1949年)再版时增加一卷夏鼐做的《陇右金石录补》,记录了这两件文物并有录文。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陶塔顶部墨书:“天禧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众社等二十六人重发誓愿,于此地上建塔子一所,不得别人妄生搅扰,若有此之徒,愿生生莫逢好事者。”《陇右金石录补》有录文,并记录:“天禧陶器。在武威民教馆,今存。”敦煌研究院藏《陇右金石录》第二版有读者在此行后面用红笔记录:“敦煌出土,马长青掘去。”张维在录文后注:“《夏鼐笔记》。按:此陶器上墨书十一行,共五十字,今在武威民众教育馆。其出土地或谓在张掖黑水城故址,或谓在敦煌,未能确定。”
另一件出土碑文《天禧塔记》则记录永安寺、龙兴寺、金光明寺、报恩寺、灵图寺、三界寺、大乘寺、莲台寺、圣光寺等9寺26人名(实际25人名,疑张维录文漏一寺名),还记有造塔塑匠王安德、李存遂之名。《陇右金石录补》在录文后注:“《敦煌新志稿》。此《塔记》共三百三十字,高一尺有余,民国三十年冬在千佛洞掘得,旋即为人携去。”
天禧塔文物有铭文并有具体年代,是研究敦煌晚期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
维大宋天禧叁年岁次已未三月二十七日,辄有结义社邑:盖缘真如觉体,非少性而能规,善逝全躯,岂凡庸而得睹?所以刻檀起信,尽标宗义,犹证果而获因,尚超凡而入圣,当本我世纪八万四千之宝塔。厥有社人足二十六数之释子,具名以后,一一参罗。
社官永安寺法律兴受、社老龙兴寺法律定慧、录事金光明寺法律福荣、报恩寺释门僧正赐紫绍真、团头龙兴寺法律戒荣、团头金光明寺法律福祥、灵图寺法律弘、法律三界寺法海、法律大乘寺福惠、灵图寺法律知都司判官弘辩、三界寺法律知福田判官善惠、金光明寺法律福兴、同寺法律福通、同寺法律福藏、三界寺法律法盈、莲台寺法律善集、灵图寺法律惠藏、大乘寺法律惠明、永安寺法律戒辩、圣光寺法律法兴、大乘寺法律法显、龙兴寺法律福惠、报恩寺法律绍聪、莲台寺法律善贵、同寺法律绍明。已上社众,并是释门贵子,梵苑良材,各各怀克之心,速速负柔和之意,加以倾诚三宝,注想五乘。于家行谦敬之心,在众有恭和之志,遂乃齐心合意,上教下随,选此良田,共成塔一所者,故记之尔。
造塔塑匠王安德、李存遂。
来源:敦煌研究院,作者:王惠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