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南通市港闸区文俊村社区众志成城、齐心抗疫。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牵动着全村社区的心,文俊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社区的居民们发布了抗击疫情志愿者招募令,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志愿力量。
老骥伏枥,担使命
“钟南山都84岁了还坚持在一线控制疫情,我才68岁,我怕啥?”他叫陈献泉,是一名退休医生,更是一名老党员,疫情当前,他又主动站了出来,给村社区马书记打电话,他说:“只要组织需要我,我随叫随到!”陈献泉老人带着《给社区居民的一封信》把社区走了个遍,还用南通方言录了视频给老人们讲解防疫知识,他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遇上谁家聚会打牌的,他作为志愿者总要上门说上几句。陈献泉人主动又热心,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仍然阻挡不住他一颗热诚的心,他总是冲到一线,给省外回通的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测量体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事渐高的陈献泉在平凡的生活中,用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迹谱写了一曲社区老党员的赞歌。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更为年轻党员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奉献如歌,颂爱心
“小倪姐,我看到你发的志愿者倡议书,我想问问怎么报名,我想参加。”“我年纪轻,志愿者我能干。”“我想捐口罩,没买到多少,就700个。”文俊村社区一名青年大学生燕子,新闻上关于新型肺炎疫情的报道牵动着她的心,她将自己购买的700个口罩主动捐给社区慈善救助站,用来帮助社区里家庭困难又买不到口罩的孤寡老人。在看到《号召江苏省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后,她主动向社区报名要求成为一名志愿者,她与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疫情的宣传和排查工作。
防控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不止燕子一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挺身而出,成为社区里一线的的“逆行者”。社区29组的陶小龙说:“退役军人听从组织召唤,社区如果需要车辆出行,我免费提供服务,志愿服务算我一个。”,邵翔紧跟其后说道:“也算我一个!”关键时候最考验人,社区有志气有文化有冲劲的年轻人主动请战,在疫情一线唱出了一首首青春的赞歌。
志愿同行,传真情
“还好有我吧,不然我看你一个人怎么挂的上八条横幅。”说着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嘴角露出求表扬的笑意。“起初只是心疼她的重感冒,就跟着来了,看看重活儿累活儿能帮上什么忙,反正我在家也是待着。后来做着就做习惯了,一天不来还不得劲。”小倪的家属小顾,大年初一到初九,一天也没落下,天天到村里帮忙,社会宣传也有他,排查入户也有他。跟居民们倒也能聊得火热,俨然一个村干部模样。那边菲菲的家属也连忙点头:“我们作为家属能最能体谅基层的辛苦,她们几个女孩子从早忙到晚,整天就吃泡面,完全顾不上自己形象,怎么叫人不心疼。咱们身强力壮的,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在家看着疫情干着急,不如来社区里志愿服务,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
社区一共3400多人口,辖区企业近200家,在疫情期间又临危受命接管了两个新的小区,这一下就足足添了1400来户,疫情防控到了关键阶段,一个村社区九个村干部,就有六个女同志,这时候,村社区的男家属们都自发的成为了志愿者,有的在前线冲锋陷阵,有的在后方有力保障,给了社区最强应援。没有小家哪里来的大家,村社区的家属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新型肺炎战“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俊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幸福之花”志愿者们,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跟随网格员,入网入格入户,对恒大御澜庭、远创樾府、未拆迁的村组以及沿街店铺、园区企业,出租房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们同心战“疫”,共筑辖区防控堡垒。社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故事,他们用一点一点的爱心,温暖了这个寒冬。(记者 刘慕娴 通讯员 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