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GK5看着可能有点古怪,不属于任何流派的改装,但是我想打造一款,竞技的、姿态的、JDM文化的,这些元素他身上都有,并且对他们的探索还都挺深入。但是改装没有标准的规定怎么改,随心随性,改装出适合自己,自己满意的车子就好,所以说改装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好像是86/BRZ那会儿吧,我见过不少自动档装涡轮的,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想想也合理,毕竟任何人人都有对Turbo的向往,向往那种质变。关于自动档,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兼顾家里人一起使用,即便是自己开不来手动而买的自动,也没啥不齿的,更不妨碍玩车。
外挂涡轮听起来像是一个大工程,但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地高速全世界我装了涡轮了,还是那句话,改车只是为了更好开,或是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而已。我这位朋友切实践行这一观点,他改的东西很多,风格也很杂,全都是自己喜欢的,但几乎都不外露,从外面看过去可能这就是一台基础改装的GK5而已。
打开机舱,除了泄压阀和冬菇头,似乎也看不出大的调整
外观上的变化并不多,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一个基础的改装车,还没有完全改装成型。
说起来外挂涡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和复杂,尤其对于GK5这种改装红人,成品套件和方案有不少选择。主要解决硬件和软件的问题,涡轮本体最不用操心,主要你自己心里清楚你需要做多大马力,然后去选择多大号的涡轮就行,车上这颗来自HKS。然后是管路、中冷器、芭蕉和其后的排气,即便没有现成的,这些全都可以靠定制,如今国内的定制品无论是用料还是制作工艺或者是合位度都不差,也容易实现。最后是电脑,原厂电脑开放的情况下可以再次基础上重写map,要么可以使用外挂电脑,如果对马力要求较大还可以使用全取代,总之你只要对马力有想法,都是可以实现的。
HKS的SQV一定是泄压阀中的佼佼者,是大部分涡轮车主的选择
冬菇头是初级改装必选的配置
当我们透过中网看到了改进的中冷,大多数时候会为车主折腾的精神点赞
涡轮车最吸引人的还有扭矩,和其带来的加速感的质变。GK5这样的小车,本身1.5 NA都可以说够用,加速并不会觉得乏力,毕竟车身轻盈,如果再来一颗涡轮,起压的瞬间爆发力你可以想象一下有多爽,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穿梭,哪怕没有很高的压力值没有很大的轮上马力,也能有游刃有余的感觉了。
当然游刃有余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操控。并不要改到多么极致,至少在有了涡轮动力之后,整台车要变得更紧实,整台车才能显出一致性来。车主在底盘上也没少下功夫,先是BC BR绞牙一套,这是一套逢遇上便要夸的避震器,虽然是台湾产品,但BR系列已经很大程度做到了接近各种欧洲大牌避震器所谓的“韧性”,有机会你们一定要试一试。然后还有Hardrace的井字架跟防倾杆以及CUSCO顶吧等来控制车身形变,比较细节的是车主还为底盘件更换了Spoon杯士,所谓的杯士就是衬套,更硬的衬套材质会让力在各个底盘零部件之间传递时更直接,直观表现便是整个底盘更“整”了,这种“抠细节”行为看得出来,车主对于操控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这个高度算是不错了,再低就不能满足正常出行
车身的补强并不用花太多心思
其实改到如此,这台车开起来已经很舒服了,有非常好的响应能力,也有完整度很高的驾驶感,接下去就是个性装饰时间了。上面说过,这台车乍看起来很素,但其实也有蛮多的细节,比如短小的日规RS后杠,下方NOBLESSE的出风口风刀更是巧妙,让整条后杠的观感大变。Dazz Fellows的尾灯被横向尾灯贯穿,点亮的效果不错。除此之外最大的亮点便是那套WORK Seeker CX轮圈了,这套圈挺有意思,肯定不是正统的竞技姿态,貌似更适合低趴车用,但圈本身很精致,于是此种混搭也是蛮有意思的。
车头的改动仅在于日规RS大灯确实好看,另外这身蓝色很好看,毕竟是各大欧洲豪门最爱用的性能颜色。
读过日本战国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谁的家徽吧。放在这里点睛之笔
Craft Square碳纤维后视镜,挺战斗的。
正品MUGEN晴雨挡,关于雨挡,20-30也能买,不过好的雨挡真心不错
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日规RS后杠有多短。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日本GK5车友爱干的一件事是改中规的长屁股后杠…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WORK Seeker CX是很耐看的一套圈。
Dazz Fellows的尾灯,用的人也挺多的。
这个排气对于一台涡轮车来说是不是太过低调了。
车内装饰不浮夸,MOMO方向盘、涡轮&油压表担负起竞技味道,剩余便是不少日风元素,诸如刀排挡杆,司空见惯的金刚结和日本地铁拉环,为车内增添了些许氛围
SARD机械式涡轮表,流行好久了
NGR快拆是车手必备
什么样的改装作品叫做完美?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那样的完美似乎也没多大意义,把车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