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哥装的,他没钱”哥哥请客母亲让女儿买单,女儿当场众筹:好

2021-02-06     黑皮和方脸

原标题:“你哥装的,他没钱”哥哥请客母亲让女儿买单,女儿当场众筹:好

嫁出去的闺女是泼出去的水,过去的老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总觉得养女儿就是为别人养的,女儿再亲,女儿再好,总归是外人。只有儿子才是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后代,是不含水分的纯纯的正统“子嗣”。

我外婆,生了四个女儿,四个女儿对她都没话说,可是她住在女儿家里,心里想的还是最小的那个儿子,心心念念的都是有儿子好。

我母亲也继承了外婆的意志,也就是五十出头的人,因为那个年代计划生育,她只有我一个女儿,也成为了她心中最大的遗憾,看着人家有儿子,不管人家的儿子到底好不好,孝不孝顺,反正有儿子她就很羡慕,总是说着,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可是到底有啥不一样,她也说不出来个明确的所以然。

反正,就是有儿子好,有儿子妙,有儿子的人就是呱呱叫。

有时候我真的想不通,儿子究竟比女儿好在哪里了,到底比女儿强在哪里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说的是实质性的方面,就比如说,如果是传宗接代、姓氏权之类这种理由,那我不接受。

因为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观念上的,也是实质上的婚姻架构改变,浙江已经出现了两头婚的先例,不娶不嫁,彻底打破了男婚女嫁的传统,而未来这种新颖的婚姻模式只会更多。

你若是说儿子能给你养老,那么好,咱们看看真实的情况再说话,如今儿子但凡要结婚,必然是先自立门户,从父母那里掏空一辈子的积蓄,然后买套房子,拒绝父母同住,夫妻两个过逍遥日子。有了孩子了,想起父母了,让父母过来带几天孩子,后来干脆就把孩子交给父母带,让父母出生活费,还让父母出劳力,出钱出力,还得不到半分好。

要说儿子不孝顺,那也不是,儿子也会给父母一些钱,只不过这些钱呢,老人也不会舍得花,最后攒一攒又还给了儿子。

你别管是儿媳妇要求的,还是儿子要求的,还是老人自愿的,你就说这是不是现实?

而女儿家呢,反而如今成了老人们养老殊途同归的去处。女儿心思细腻,懂得如何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给老人买称心如意的衣服和食物,生活的各方各面都能很好地妥善顾及到,更会照顾到老人的心灵上的感受。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还是知道,有些人就是被旧观念给束缚住了,女儿总是千般好万般好,儿子还是排在第一位,没有任何理由的,就是觉得儿子好。

这样想,也没有错,个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宠爱儿子,偏爱儿子,忽视女儿,甚至把女儿当成是儿子的附属品,当成是一个工具人,那都是你的自由。

只是,自由是有代价的,若是只有一个儿子,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没毛病,这也是儿子的责任。可若是你一碗水端不平,那就别指望着女儿能够把水端平,更别指望犯过的错一切都能既往不咎。

今年过年,由于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张琼(化名)本来已经不准备回老家过年了,她已经跟单位提交了留守的申请,也跟父母报备过了。事实上,张琼个人也并不是对回家有多少渴望的,有了一个合理正当不回家的理由。

家,对于她而言,太远了,不仅仅是路途上的遥远,还有亲情上的。

“我从小到大,都是羡慕着哥哥和其他小朋友长大的,从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我跟大家都不一样。

哥哥有新玩具,过生日的时候,父母会给他准备大蛋糕,爷爷奶奶逢年过节都会给哥哥零花钱。其他的小朋友呢,也会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而我什么都没有。

我明明是个女孩子,可是从小父母只让我穿哥哥的旧衣服,不仅大,而且还是男装,我也想穿别的女孩一样的裙子,可是事实上我只能穿我哥哥的旧短袖旧短裤,就连校服,我父母也不会给我买,因为我哥哥有剩下的,文具也要,书包也好,就连鞋子,也是到了我哥哥的脚尺码我实在穿不了的情况下,后来才给我买过新鞋。

我没有任何的零花钱,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哥哥的生活费是两千元,而我只有五百,我问过我爸妈,他们说,女孩子花不了什么钱,你哥哥是男孩子,他要交女朋友要交际所以生活费才多一些。

我哥哥直到工作以后,父母还怕他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接济他,我呢,大三的时候,他们知道我在校外找到了工作以后,他们就让我独立。直到我正式毕业以前,他们都没有再给我寄过一分钱,正式工作以后,他们就电话给我,询问我一个月赚多少,然后让我把一半都寄回家里,说是我花钱没有数,他们帮我存,然而这些钱存着存着,就没有了下落。

直到我哥哥结婚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交给他们存的钱,最后都成了我嫂子彩礼的一部分。”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张琼对家这个名词看得很淡,她不像同龄人一样想家,在大城市里工作,即便父母催了多次,她依旧没有回老家的想法。

这次不回家过年,对她而言是松了口气,然而父母却不这么想,知道张琼不回来过年,老两口都不乐意了,说是一年没见张琼,她不想父母没有心,父母不会像她那么冷血,会想女儿。

父母的轮番指责中,张琼最终还是妥协了,撤销了留守的申请,回了老家。

可是回了不到三天,张琼便又走掉了,原因呢,是跟父母以及哥嫂之间爆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吵,理由是因为一次家族聚餐。

张琼的哥哥也是在外地安了家定了居,父母出资买的房,到现在全家人还在为哥哥背负着贷款,哥哥也是前两天带着嫂子刚刚到家的。张琼后脚赶来之后,就听哥哥洋洋自得地对张琼说,正好张琼回来了,自己请了家里所有的亲戚,打算吃一顿饭聚一聚。

张琼听后并没有什么想法,哥哥看似是在外面衣锦还乡,开着豪车,穿着光鲜亮丽,请客吃顿饭也向亲戚们炫耀炫耀,跟她没什么关系,她只是跟着去的一个小角色,主角是哥嫂。

那天,哥哥设宴,来了家里很多亲戚,各个都在夸哥哥有本事,父母享福了,张琼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吃菜,一言不发,做个隐形人。

饭吃得差不多了,母亲却突然把张琼拉到了一边,偷偷跟张琼提出了一个要求。

“你去把你哥的账给付了。”

张琼不肯:“哥哥请客,他不是很富嘛,干嘛让我付账?”

“你哥那是装的,咱们家的条件你还不知道吗?他没钱,就是好面子,车子是0首付买的,还有一屁股的房贷车贷,你又没有这些压力,帮你哥分担分担。”

张琼无语了,母亲还是不停地劝她,见张琼不说话有些急了,摆了脸色和女儿僵持着。

过了半晌,张琼似是终于下定了决心,说了个“好”字。母亲立马笑逐颜开,只是下一秒就笑不出来了。

张琼没有付账,反而径直又回到了饭桌上,当众发起了众筹:“各位亲戚,听我讲,我哥没有钱,他付不起账,这顿饭大家要不就都凑一凑,帮账替我哥给付了吧,可怜可怜我哥。”

这话说话,哥嫂和父母的脸都绿了,后来哥哥还是把账给付了,回到家里就是对张琼一通斥责,再然后,张琼就发现自己被父母踢出了只有父母哥嫂和她的家庭群。

张琼已经决定了,既然父母已经做到了如此绝情,她也不再留恋亲情,父母把她踢出了家族群里,那么她从此以后,也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孤儿,不再想着家里,只为自己而活。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张琼处理矛盾的方式太过于偏激了,也不能完全怪哥哥和父母生气,不付账就不付账,没必要当着亲戚们的面,当场下了全家人的面子。

刀没有扎在你的身上,你当然不会感觉到疼,谁都不是张琼本人,不会体会到这些年她受到的那些伤害。

未受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只是个外人,没有经历过她承受的痛,就不能代替她原谅。

她曾经全心全意地对待过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她也不是没有回报过,只是她的回报,在父母看来还是太少了,她就应该尽全力把哥哥扶起来,牺牲掉她个人的人生也无所谓。压榨掉她全部的利用价值,或许父母还是会嫌不够,毕竟张家的女儿,生来就是为哥哥而活的。

如果张琼此刻不和家人闹翻,试想一下到她以后要结婚,要成家的时候,还会有更多更多的麻烦和要求,躲也躲不掉。

说实在的,长痛不如短痛,或许如今张琼的处理方式的确有错,但是面对这样的原生家庭,谁又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人可以改变自己,却不能轻易地改变别人的想法,与其憋着一口气,倒不如出一口恶气,倒也解气。

女儿不是儿子的附属品,女儿也有自己的生活,或许有些人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并没有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即便有了做父母的经验,然而却从没有认出认知父母这个角色重要性。

不得不承认,不称职的父母,即便是过了多少年,养育了多少孩子,还是不称职的,靠年龄和经验的积累未必就能做好父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OMsd3cB9wjdwRpvok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