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兵锋直指中南大地,不料华中江防一触即溃,武汉三镇接连解放

2019-04-19     国家人文历史

文|周明

说起渡江战役,大多数人都知道百万雄师过大江,但百万雄师是解放军二野、三野在长江下游的渡江行动,四野在长江中游的渡江行动,却相对被忽视了。

1949年2月,解放军全军进行了大整编,纵队全部整编为军,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也依次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在这四大野战军中,经过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第四野战军是装备最精良实力最强悍的。

不过,先打辽沈、再战平津,四野急需休整。所以中央军委在1948年12月给四野的任务是在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4月休整两个月,5月沿平汉路南下,6—7月间组织江汉战役,8月渡江,渡江之后先经营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和江西部分地区,然后再夺取两广。这也是中央军委首次确认了四野的战略方向是中南地区。

1949 年 3 月渡江战役前,北平人民正在欢送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二野、三野胜利渡过长江,位于武汉、宜昌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便陷入了侧翼暴露、态势孤立的不利境地,只得以一部分兵力迟滞四野渡江,掩护武汉地区的主力全线向南撤退,依托洞庭湖、在汨罗江以北,长沙、衡阳以东建立新的防线,阻止解放军南下,确保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宜昌地区的宋希濂兵团则向西撤退,以一部分兵力在大巴山布防,主力集结于恩施地区,以确保川陕门户,阻止解放军入川。

白崇禧集团在长江一线的兵力部署是以第126军防御团风至蕲春之间的长江沿岸,第127军、第128军防御武昌至嘉鱼之间的长江沿岸,以第58军担负武汉城防。整个长江沿线,总共只有4个军,防御非常薄弱。但是,考虑到接管武汉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所以中央军委要求先遣兵团不要过于迫近武汉,以免引起守军恐慌,过早弃城撤退。

5月4日,四野命令先遣兵团,于5月底到达团风至武穴一线,乘虚渡江,迅速占领长江南岸,迫退沿江国民党守军,并大量搜集船只,以供后续主力渡江使用。先遣兵团随即以第40军、43军各派出1个师进抵江边,进行侦察,并征集船只和水手。

5月8日,侦察部队报告国民党军有向南撤退的迹象,萧劲光立即派40军先头部队118师进逼武汉,同时向四野建议接收武汉。但林彪认为如果守军没有退出武汉,仍不要接管武汉。如守军撤退则以40军2个师接管武汉,另2个师由43军指挥,迅速在鄂城、蕲春地区乘虚渡江。9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鉴于长江北岸地区粮食困难,大军难以久驻,加上白崇禧集团正逐步向衡阳以南撤退,所以四野应提前于6月10日左右渡江。林彪随即命令先遣兵团尽量提前渡江。

白崇禧

5月14日拂晓,43军向长江北岸国民党军发起突然攻击,至当日晚就占领了团风、黄冈、兰溪、蕲春、田家镇,夺取了长江北岸渡口,控制团风至武穴约50公里沿江地段,取得了渡江的桥头堡。15日,43军在兰溪附近渡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黄石港、铁山地区的国民党军126军305团宣布起义。43军128师在起义部队的接应下渡过长江。43军的另外3个师也分别从黄冈、蕲春等地渡过长江,继续向南挺进,至17日相继解放鄂城、黄石、大冶和江西的瑞昌、九江等地。

40军118师为策应43军渡江,于15日开始向武汉发起进攻,前进中发现国民党守军已经南撤,便立即向汉口急进,在16日占领汉口。下午,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部队占领汉阳。17日,40军153师占领武昌,至此,武汉三镇全部解放。

在先遣兵团渡江时,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128军3个师和127军1个师共约2.5万人在武汉以南的贺胜桥、金口地区起义。至此,这场在战史上被称为汉浔间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四野先遣兵团解放了武汉和大冶等16个市、县,毙、伤、俘国民党军1.6万余人,接收国民党军起义部队2.6万余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N8F_2sBmyVoG_1ZBK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