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家都认为名字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随着“建国”、“建华”、“周勇”、“王强”之类的名字风靡之后,父母给孩子起名也越来越诗意,“子涵”、“梓怡”“子豪”等名字频频出现在花名册中。而传统的按家族辈分来取名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最近,有一位宝妈吐槽说家人非要给孩子按辈分来取名,但是孩子的辈分是“旺”,备选的几个名字听着都有点怪怪的,总感觉跟宠物更搭。到时候孩子大了被人叫“旺旺”啥的就太尴尬了,因为这事儿一家人还闹得很不愉快!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以“姓+辈分+名”的格式来取名。辈分在每一个姓氏的族谱上都已经确定,不会轻易更改。所以,很多大家族通过辈分就能清晰看出血缘宗亲,这其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什么这些年大家都不大愿意对按辈分取名了呢?
第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或已在城市买房安家,对很多传统习俗就逐渐淡然,文化的断层就导致了大家对辈分问题越来越冷淡。
第二: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标新立异,在很多年轻人心里,宗族观念已不再那么强烈,更何况是给自己孩子起一个毫无创意的名字呢?
第三:严格按照辈分来取名,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纯粹是“老古董”思想,一个好听的名字,且不说对以后工作生活有没有帮助,起码自己听着顺耳、舒心。
在有的人看来,给孩子按辈分取名并无不可,不过是有时候轮到孩子的辈分实在有点土。像什么“光宗”“耀祖”之类的实在是搞笑,我可不想让孩子的名字成为别人调侃的对象。
所以,大家给孩子起名也越来越“用心”,都希望孩子有个“漂亮”的名字。
“诗怡”“诗涵”“子怡”“子豪”……听着就是有文化的人!
“耀祖”真的比“子涵”要老土吗?
经常有朋友调侃说,现在的学校一个班三五个“子涵”“子怡”的太正常不过。更有的父母给孩子起名更是加入了网络流行语“朱穆朗玛峰”、“王者荣耀”、“黄浦军校”……各种脑洞大开的名字让老师们也是哭笑不得。
有的家长为了彰显文化,故意找些生僻字给孩子起名,把老师都难住了多有成就感啊!等到孩子办银行卡,办理各种证件的时候才知道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说起给孩子起名,很多爸妈在刚怀上宝宝就开始翻《康熙字典》,上网查,找人算,开家庭会议讨论。但是,给孩子取名虽然是大家的自由,但真别太过随意、天马行空了。
1、避免生僻字和有歧义、带谐音的字
瞾(日月当空读作zhào),㙓(四个土读作kuí)。说实话,这真看不出有多少文化,反而有故弄玄虚之嫌。另外,像“杨伟”“杜子腾”之类的名字最好还是别取,给孩子起好名字了应反复读一下,以免出现尴尬的歧义和谐音。
2、追求个性,但不建议恶搞
宝爸是个足球迷就给孩子起名叫“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妈妈爱看韩剧,就给孩子起名叫“宋慧乔”吗?不管是“谢主隆恩”还是“蓝精灵”、“支付宝”,对孩子而言,这绝不个性,完全是在坑娃!康熙字典里57557个汉字,就找不到适合做名字的吗?
3、笔画别太多,别为难自己和他人
汉字博大精深,某音上经常有朋友秀自己的知识广泛,但这些动辄二三十笔的字用到名字中,酷不酷不敢妄言,但别人已经做了几道题了,你的孩子可能还在写名字。简单一点,再结合点传统文化,起名也没那么难吧!
随着大家思想的变化,“按辈分取名”越来越不那么流行。但传统文化并不一定都是“老土”,大家也不比一味排斥。有时候,按辈分取名也蛮好听的呢。在这里,奉劝各位想要在名字上“创新”的家长,名字是孩子一辈子的标签,取名还是要走心啊!
---------
【本期话题讨论:你对孩子取名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