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褐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0-03-27   农林卫视


桃树褐腐病又叫菌核病,是桃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年份,遇蛀果类害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应加以重视。

(1)发病症状

桃树褐腐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在露地以果实受害为最重,在设施中以枝梢及花、叶受害重。花部受害自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逐渐蔓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色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萎垂干枯,病花残留枝上经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发病,病叶变褐萎蔫,残留枝上。侵害花与叶片的病菌丝可通过花梗与叶柄逐步蔓延至果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绕枝梢一周时,上部枝条即枯死,气候潮湿时,溃疡斑处大量流胶。果实被害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而后病斑迅速扩展,数日内扩及全果,果肉变褐软腐,在病斑表面生出绒状霉丛,成轮纹状排列,病果或腐烂脱落、或失水后变成僵果挂在树枝上。


褐腐病危害果实症状

褐腐病危害花症状


(2)发病规律

褐腐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或枝梢溃疡部越冬,第二年桃树开花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传播,经柱头蜜腺侵入花器,经虫伤、机械伤、皮孔侵染果实。此病原菌自桃树花期至成熟期均能侵染,条件适宜时,病部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贮藏期通过病果与键果接触发生传染。


桃褐腐病—枝干发病

桃褐腐病—叶片发病

桃褐腐病—病部有轮纹,产生小黑点

桃褐腐病—僵果


(3)发病条件

1.高温是桃褐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温度低、湿度大易引起新梢发病;果实近成熟期如温度高、雨水大、雾多易引起果腐。2.树势衰弱,地势低洼,管理不到位,枝叶过密,通风透光差园片易发病,且发病较重。3.虫害严重,发病严重。4.果实贮藏运输过程中温度高、湿度大有利病害发展。5.设施桃树花期后湿度大、通风不及时容易发病。6.设施桃树在在阴天、雪天、傍晚浇水易发病。


(4)防治方法

1.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树上和园中地面上的僵果病枝,集中烧毁,结合深翻将地面病果翻入土中,减少侵染源。

2.人工摘除花萼。设施栽培中,及时摘除幼果上没有顺利脱落的萼片,减少感染源。

3.果实套袋。谢花后20天套袋,减少病害发生。


4.及时防治虫害。对桃蛀螟、绿盲蝽等害虫,及时发现喷药防治,减少虫伤,减少病源侵入的机会。

5.设施栽培使用无滴消雾膜。设施桃树在密闭条件下,通过覆盖塑料膜来保温、采光进行生产,所以栽培时必须选优质滴消雾膜,以降低设施内湿度。

6.覆盖地膜。升温浇水施肥后,设施内覆盖地膜,并注意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

7.适时灌水。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设施栽培时阴天、雪天、傍晚不能浇水,浇水最好在阴天上午进行。尽量不要大水漫灌,最好利用喷灌、滴管进行灌溉,以减少设施中的空气湿度。

陶氏益农公司的大生M-45


8.药剂防治。桃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杀灭越冬病菌。花前、花后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大生M-45 6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一次,采收前1个月必须停止用药。

来源 果树种植新技术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