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对父母。
父母,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开朗,有的沉默;有的文雅,有的粗俗;有的勤奋。
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有的信奉以身作则,涓涓细流,滋养浸润等等。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
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那么以下三种不好的父母中,有你吗?
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
对孩子的爱,需要父母首先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新身份,从心理和身体上接纳这个孩子的到来。
那些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或者因意外而怀孕的妈妈,往往都会遭遇更多麻烦;还有一些妈妈对自己的身材比对孩子更在意,生完孩子后,她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恢复因生产而变得丰腴的身材上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自然强不到哪里去。
做爸爸妈妈是责任,把孩子带到世界来,照顾他,关心他,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无论他生病了,发脾气了,受伤了,我们都要照顾他,爱护他,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都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和缘份。
孩子是天使,他们的笑容很真实,内心很纯粹,给家里带来的是无比的欢乐。
所以要对他好,对他负责,做好他的榜样。
事实上,在0~6个月大的孩子中,最好的母子相处方式是拥抱,如同西方绘画中常见的圣母和圣婴姿势。妈妈的身体到处是软软的、暖暖的,让孩子有安全感。
研究发现,被拥抱时,宝宝大脑分泌的“催产素”,会使宝宝感觉到被信任和被支持。随着一天天成长,宝宝需要不停感受爸妈的拥抱而汲取安全感,即使是长大到3岁,宝宝也需要每隔15分钟从父母身上吸取一次安全感能量!
从心理健康上讲,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给予孩子更多爱的关注,更多拥抱,孩子就会觉得从来不缺母爱。爱会让孩子有自然生长的力量。反之就会有爱的饥渴感,并且这种感受将伴随他的一生。
图片源于网络
不懂得如何做父母
父母的心智成熟,与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为人父母需要去了解很多专业的教养知识。
例如:
而孩子在成长的期间,需要专业的母爱,需要母亲对孩子的眼神、声音等做出正确的判断,理解并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小的时候,哭是他唯一表达自己的方式,哭就意味着他有需求。所以,孩子一哭,父母应该立刻做出回应。
比如:
每次孩子好好地表达时,我们都需要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游乐场玩耍时,看到过很多父母,自己在忙着低头玩手机,一旁的孩子过来说,“妈妈,可以陪我玩滑梯吗?”很多时候,有的父母都是直接忽略的。
直到孩子开始哭闹了,他们才会停下手头的事去陪伴回应孩子。
记得在女儿小时候我有时也容易发生这个问题,女儿好好的时候我就不及时回应,非得等到她大哭大闹了,我就会去关注她。
尽管我们并不需要每次孩子一叫,就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去回应她,但至少我们要记得即时回应他们。
这种即时回应,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有人照顾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父母也能够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判断出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回应,哪些是错误的回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才能学会理解孩子的需要。
图片源于网络
并不是一个人拥有高学历、高能力就一定会做父母,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为人父母应有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不在场的“虚假”父母
孩子需要父母日常的陪伴和关心。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常常缺少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孩子。
幸福,不等于物质丰富,也不等于位高权重,幸福是一个心灵的概念。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幸福还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父母的陪伴越多,他们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多。
要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幸福、未来成长得更好,父母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越多,孩子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就越多。
所以,要在孩子0~3岁期间给予尽可能多的陪伴,这样孩子在3岁以后才会更好地克服“分离焦虑”,才可以顺利地离开父母去幼儿园,逐渐走向独立。
人最终都是要走向独立的,而这种独立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上的。
第二,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爱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
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充分的母爱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好地成长,适当的父爱有助于让孩子完成其社会化。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爱的营养,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育的核心东西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就像一棵树,要先往下扎根,根扎得足够深足够稳,树木自然就会长得枝繁叶茂。
结语:
最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