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好友跟我讨论育儿问题她儿子4岁,过于老实,和小朋友玩耍总被欺负被排挤被欺负了还不太敢说,常常像个小跟班一样跟在别的小朋友后边
孩子在外被欺负又不敢反抗,这大概是最让妈妈们揪心的事了最近才发生杭州9岁女孩被租客带走杀害的事件外面坏人那么多,校园霸凌的事也常有,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被霸凌体质,那真是让人寝食难安
孩子究竟怕什么?怎样帮孩子克服心中的害怕?如果我是孩子肚里的蛔虫就好了
确实,每个当妈的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都恨不得钻进孩子的心里,一探究竟,帮孩子扫除障碍
可是成长是孩子自己的,我们只能做好教练的工作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变得强大,才是正道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呢?
这要从了解孩子为什么害怕开始
1
孩子的世界有焦虑不安的一面
说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恐惧的可能太夸张,毕竟很多时候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但其实,做小孩并不容易,他们的世界也有焦虑和痛苦的一面
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面对完全陌生的世界他们需要贴心的照顾,这是最基本的安全感需求
长大的过程中,孩子要面对各种各样可怕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巨大噪声;像蜘蛛这样可怕的虫子;黑暗中独自入睡;可怕的童话故事;上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厉的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
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慌不安,加上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还常常被误解,让恐惧的情绪无法得到疏通
而且,小孩通常被大人看作不开化的小动物,从一两岁时起,一直到十几岁都要被大人教训:不准吃手指,不准随地吐痰,不准说脏话,不准这个不准那个而教训他们的通常是爸爸妈妈,自己深爱的人有时候像是敌人,让他们害怕
做孩子常常不被理解,做孩子很困难
如果我们还不健忘,应该记得,童年是最没有安全感的时期
有很多事情我们不能理解,无法消化;我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父母也不是总能指望得上,心里的恐惧愤恨和无力感如影随形
2
害怕教育是雪上加霜
雪上加霜的是,父母还常常使用害怕教育从家庭到社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害怕,正如一句调侃所说:我是吓大的
一位妈妈阻止3岁的孩子摸领居家养的小狗:不准摸狗,被咬了可没疫苗打,现在的狂犬疫苗都是假的!
没错,我们是看到过一些假疫苗的新闻,但是全国的狂犬疫苗都是假的吗?这位妈妈把自己担心的坏事情放大了:摸一摸别人家的宠物狗不至于一定被咬,被咬了也不至于一定打到假疫苗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担心管教,例如不要玩水,会淹死的;不要碰刀,会割伤的;不要爬树,会摔断腿或许我们是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但这样话就把我们的担心害怕转嫁给了孩子
作为大人,我们要把担心放在心里,尽可能地给孩子好的情绪可以善意地对孩子说:看看小狗就好了,轻轻摸啊,小狗不舒服了可能咬人,要注意安全
幼儿园的老师对小朋友说:谁不乖,我就会扣掉他的小红花,放学了也不准回去这样的吓唬是不是很熟悉呢?
常常听到大人对小孩说:
你妈妈上班还没回来,她不回来了,不要你了;
爱哭的小孩不是好孩子,警察要来抓的;
可能我们只是希望孩子听话,不添麻烦,或者纯粹只是开开玩笑,但这些吓唬却让孩子真实经历了巨大的痛苦
这不是危言耸听,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用实验证明,2~7岁的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主义
首先孩子理解不了守恒概念
例如两盒一样的小饼干,一盒装在盒子里,另一盒撒在桌子上,孩子会认为,撒在桌子上的饼干更多这种中心化就是只注意到自己看到的某一方面,忽视其他方面
其次,孩子只会以自我中心来看待世界,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情,还没有学会站在别人的鞋子里思考这种高级方法
所以,他们无法辨别大人所说的话的真假,更无法理解大人的玩笑他们会轻信那些吓唬,内心充满恐惧和痛苦
当要求孩子听话,切不可用吓唬的手段,这会给孩子制造恐惧和焦虑
3
无限的共情,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当孩子感到害怕,如何帮助孩子排解呢?
首先要理解,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战胜恐惧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要等待心中的恐惧让位于自己的意愿也就是说,必须出于自愿
如果孩子战胜恐惧的决定来自我们,那么即使孩子面对了挑战,那也是因为依赖于我们,而不是源自他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他没有调动自己的能量,就不会有责任感,依赖他人只会增加他的恐惧感
当场示范,不要事后讲道理
事后的道理小孩难以理解,也记不住对于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情况,我们要当场示范,不要事后讲道理
例如,孩子和小朋友玩时遭到排挤:我们不跟你玩,你没有朋友,警察会抓你被同龄人孤立的痛苦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
心理学家曾做过测试,被孤立会产生和身体暴力一样的痛感
当孩子面对这样的打击常常会惶恐不知所措,这时我们要及时介入帮助孩子:警察是抓坏人的,不会抓小孩你们都是好孩子,警察不会抓你们之间出了什么事?
妈妈这样的话不仅帮孩子解了围,还给了十足的底气,孩子会轻松很多这样的示范也是在告诉孩子,遇到这类问题要怎样解决
教孩子社交和教孩子学东西是一样的道理,多示范,少说教,效果好得多
陪伴孩子整理情绪
如果孩子面对这类事情经常紧张害怕,我们就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了
首先,永远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他的情绪在我们看来不合情理
不要用对错来评价孩子的感受,要相信孩子害怕一定有原因,只是他现在还表达不出来
其次,倾听孩子的感受
用是什么引导孩子表述发生过的事,如是什么让你害怕?
倾听的原则是,事先假定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害怕所以别问为什么,多提是什么关于什么的问题,陪孩子一起发现原因
第三,接纳和理解孩子
是的,我能理解,他们那样说是很霸道这时表达理解就好,不要急着让孩子从害怕的状态中恢复,也不需要急着解决问题
第四,分担害怕的感觉,让孩子感到踏实
我也是,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我小学转过一次学,新学校的同学都不跟我玩,我每天都紧张
说出我们的经历,让孩子看到害怕是很正常的,不论什么人都有害怕的时候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感受而觉得自己不正常,有问题
第五,用过去自己的经验,或者他人的经验帮助孩子
你还记得你以前害怕什么,后来不怕了吗?帮孩子回忆一下,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战胜恐惧是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没有成功经验,找一个孩子熟悉的或喜欢的人不会害怕的例子比如电影里的某个人物,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人是怎样应对的
最后,鼓励孩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
当孩子被倾听被接纳,也从过去经验中找到了信心,这时孩子能够专注听我们解释了这时可以引导孩子想办法
当他们还那样说,你可以怎么做呢?
这里要注意不要评价孩子的想法,不要说哪个方法好,哪个坏,引导孩子自己评估方法的可行性比如可以问:如果那样做,会发生什么?
这样不给孩子任何压力,一点点地让孩子做出自主选择只有自主决定的情况下,孩子才能感到自己有能力掌控周围的环境,从内心战胜恐惧
总之,帮助孩子战胜恐惧,不要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面对恐惧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方式和方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只有孩子自己决定,才能找到自信,为自己骄傲
【转载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