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
新闻记者更是责无旁贷。
疫情发生以来,
江苏新闻广播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报道疫情防控工作,
其间,一大批记者投身抗疫一线,
在战疫火线上持续展开新闻报道。
朱亮,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江苏最美抗疫先锋”。
2月17日,他作为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成员出征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武汉。他说,“那个时候我的心里面就有一种感觉,我特别想到前方去,特别想到前线去,到前线去从事一个新闻的战斗工作。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作为一名记者的本能反应,血液里面就是有这样一股原始的冲动,一种沸腾的热血。”
《“我拼命保住你的命”插管敢死队长的生死抢夺》、《战地|天使之恋》、《脱防护服,相当于在排雷》、《老董一家三口出院记》……在武汉期间,他的多篇采访作品被全网传播,字里行间传递着医者仁心、人间大爱、凝聚成强大合力。
这些报道背后都是大家没听到、没看到的巨大艰辛。大概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从朱亮采制报道《生擒医疗垃圾病毒,4名江苏志愿者坚守最后防线》的过程就可以窥见一斑:
我在做4名环保志愿者稿件的时候,是要做一个体验式的采访。我从早上5点多钟就出门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然后戴着护目镜,进入到了武汉的金银潭医院,可以说是风暴的中心。其实当时护目镜里边都是雾气,看不太清楚,我就从护目镜里流下来的雾气水缝隙里面,瞪大了眼睛往外面看,记录了他们在那儿奋战的身影。一边录音,一边拿手机拍摄,那天从早上的5点多采访到中午12点,然后等他们晚上7点回到驻地的时候又去拍,最后到了半夜12点才回去。
此外,他还通过新闻策划,完成了首批撤回江苏医疗队员的心愿,让武汉市江夏区核心区域的大屏成为苏鄂两地医护人员的留言板,相隔千里,隔空问候,点亮城市夜空。
目前,朱亮仍在武汉坚守,为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努力奋斗。
除了“江苏最美抗疫先锋”朱亮,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还有三位前往湖北黄石抗疫一线进行新闻报道的“逆行者”: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副主任 陈毓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是众多逆行者的同行人。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身处战地,目睹人间生离死别,守住初心使命担当,见证仁心大爱无疆。我们抵达湖北之际,仍处寒冬一片沉寂;离开之时,已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时代呼唤英雄,在疫情的阻击战中,我们记录了英雄的湖北人民,他们的坚忍与牺牲,我们讴歌了英雄的白衣战士,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媒体之职,也是记者之幸。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 王德俭
记者的职责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去寻求真相,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哪怕再危险、再艰难,也要冲上去。忘不了驰援500多公里、在荆楚大地上奋战的32个日日夜夜,还有那些亲历过的每一段战疫生死时速。记得采访白衣战士时,他们曾说过:“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是啊,对于记者来说也是一样,新闻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就是新闻人的职责!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 梁振华
32天,我们深入湖北黄石,从疫区第一线实时传回了前方的动态新闻资讯以及江苏援黄石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就像江苏新闻广播的口号所说的:站在中心,放眼世界。我们坚持在新闻最中心,发出属于我们最强有力的声音,成为这场战“疫”的记录者、发声人,也是见证者。
下一次新闻现场,我仍会继续选择“逆行”与“奔跑”,站在最中心,说出那句:“我在现场”!
还有江苏新闻广播资深卫生健康记者张祖名,在疫情期间,每天奔波于卫健委、疾控中心、医院、机场等地,带来江苏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书写援鄂医疗队出征的人间大爱……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江苏省新闻宣传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张祖名
我想很多年后,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段冬去春来的时光:一个又一个逆行的身影跟家人告别奔赴“战场”,还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场战斗的胜利竭尽全力在做着自己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我们在明知有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作为记者,记录仅仅是我们的本分。而此时,“战斗”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