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有效的防止短信诈骗?

2019-08-29   荣格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不法分子在各大运行商铺天盖地的利用短信宣传的同时,也开始了“诈骗”之路。如今,电信诈骗频发,数额更是高到不计其数,但列举其中一个诈骗团伙,22个人组成的诈骗团伙,就通过网络电信诈骗2092人,涉案金额达到了248万元。虽然诈骗熬不过警方的法眼,但是诈骗团伙繁殖之迅速,也让警方甚是为难。


近日,微博上就成了受害者的聚集地,骗子的花样百出,招式更是以假乱真,有些用户反映,“自己收到00852开头的短信,有关信用卡因逾期被冻结,需要拨打xx电话解冻…”


0852是香港的网关,本身来说只是个短信网关而已,但是近年来却被一些人用来发送诈骗短信,不仅影响大家对00852短信网关的错误判断,还让很多用户蒙受财产损失。

也有,骗术很老套的——手机掉水里了,给父母发短信要钱报名去美国上一个课程,结果就是要钱!要钱!要钱!

还有,“根据规定您的微信需实名认证,今日24点前未认证将停用所有功能,为避免给您带来不便,请登录XX网址进行认证。”的诈骗,诈骗分子冒充腾讯公司支付服务热线给手机用户发送此类短信,导致不少人点进相关链接后上当受骗。


小编也总结了片子的几大诈骗套路:

第一类:以“中奖”为饵,实施诈骗。通过发放奖品的方式,进行诈骗。其主要方式有以某公司庆典、举办手机幸运抽奖活动为由,以公证员身份请对方领取大奖,借机诱其汇“税款”到指定的银行卡,骗子收钱后就开始玩失踪。

第二类:冒充身份,实施诈骗。通过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的方式,进行诈骗。例如短信自称是国家税务局干部,帮您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事宜;再如“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或联通)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 XXX 元,如确认退费请按等,不要相信这种类型的诈骗短信。

第三类:借助信用卡实施诈骗。通过商场刷卡消费的方式,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捏造被害人在某商场的刷卡消费记录,以短信的方式通知被害人在某商场的刷卡消费记录,以短信的方式通知被害人。当被害人回电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提出要帮被害人的信用卡升级,被害人在步步诱骗下将卡号和密码泄露,导致存款被骗转。

解决诈骗问题,或许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到大忙。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的特点,我们来重点说说其中的三大特点:

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信息化的时代,用户一旦注册某个商家后,他的电话信息能会被贩卖到各个平台,也会落到骗子手中。大部分的电信诈骗情况都是通过电话、短信完成的。多数为短信。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信息都会被数据系统记录下来。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故很容易被有心人获取进而进行诈骗。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之后,用户的信息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不仅,个人的隐私信息加密了,其中,可匿名性的特点就能够有效的防止用户信息的泄露。

所以,今后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市场当中,人们在网上浏览数据信息或是发布相关的信息时,可以选择将信息进行匿名封锁,这样就避免了私人信息的泄露,有效的防止了诈骗。

另外,大部分电信诈骗犯都是使用网络电话或是通过购买匿名手机号码来实施犯罪。这样不仅警方很难从电话号码的源头找到罪犯,在侦破相关案件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而严重影响了办案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利用可追溯性特点快速的帮助警方侦破案情,一人一号,数据不可篡改的特点,还能从根本上杜绝匿名手机号事件的出现。进而从源头上切断了犯罪工具,有效减轻了电信诈骗的犯罪率。

最后,我们无法从根源上避免电信诈骗,但是,我们要做到的是理智面对诈骗短信,不要随意点击电信链接,也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再有了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之后,骗子就将“无处遁形”,诈骗的事件也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