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哒!这个镇上线智能平台,环境更美村民更幸福~

2020-06-03   萧山发布

原标题:棒棒哒!这个镇上线智能平台,环境更美村民更幸福~

本文鸣谢 戴村镇

千亩野生映山红似火绽放,与满目翠绿相映成趣,这是 初夏时节属于戴村镇 大石盖村美丽一景。 与一年多前相比,大石盖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荒芜杂乱的空地,变成了一垄垄阡陌分明、整齐划一的菜地,村民们整合了零散资源,还原了农村的原貌。

大石盖村的这些喜人变化,都要从戴村镇的“映山红计划”说起。戴村“映山红”数字信息平台是一个数字评分体系。“2019年5月启动搭建,8月内部测试,目前在大石盖村开启环境卫生公开评分,得到村民广泛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戴村镇平安办主任袁江滨表示,接下来,还将把治安巡逻、交通劝导等项目纳入进来,并逐步向全域推广。

“映山红计划”,赋能乡村建设

去年,大石盖村里启动美丽乡村提升工程,腾出了不少闲置空地、房前屋后的零散土地,还有农户的自留地。

闲置土地该怎么办?利用 “映山红”数字信息平台,打造美丽菜园的新思路就此应运而生。

很快,大石盖村600多亩闲置土地通过“映山红”数字平台“找到了新主人”。同时,所有菜园实行有偿认领制和末尾淘汰制,让农户“竞争上岗”,谁种得好,谁就有优先选择权,还有优先售出权;对于品质管控,数字化追溯系统也有用武之地。

如今,在大石盖村的一亩亩菜园里,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每一块菜园前,都有一张印有村民姓名和二维码的标识牌,“标注”出菜园的主人。“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这块菜园种了哪些蔬菜,生长期多长,是否有用过农药,便一清二楚。”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副处长金聪介绍。

同时,村民们通过微信里的“映山红”小程序,点击“我要评分”可为他人的菜地、美丽庭院等进行实名制评价赚取积分;通过“我要发起”,还可自己组织公益活动赢积分。村民的积分每月会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高低获得实物奖励和相关政策倾斜,让村民实实在在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集思广益,推广“映山红计划”

“映山红计划”的试点成功,让戴村镇思考如何让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如何“映山红计划”走出大石盖村。

对此,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丰认为,该模式必须要能接受市场的考验。“我们要运用好‘码农+菜农’的模式,同时挖掘出更多的市场因素,除了蔬菜外,也能有其他让村民增收的途径。”他说。

想要具有复制性,还必须坚持“未来乡村”概念。在绍兴上虞区丁宅乡顾问应锋看来,打造一座“未来乡村”,需要内外兼修。“要让村庄有外在美,同时也要培育诗情画意的乡村情结。”

浙江省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立旦则认为,“未来乡村”要有个性化建设,不能照搬都市化建设。要发挥好乡村中房子、土地、劳动力单者的最大动能,盘活资源,找到一条市场化道路,不仅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更能为乡村引入新住民。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就是要让老百姓既做好人,也做富人。”在《共产党员》杂志社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江润秋说。乡村治理要有数字赋能,党建亦是如此。如果戴村镇在利用数字赋能的同时,找到一条让农民致富的途径,“映山红模式”将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好智慧化文章,找准定位,明确“映山红计划”的主打品牌。“‘初心菜园’的不可复制性到底在哪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处处长李爱燕认为,智慧化文章是“映山红”模式的独到之处,需要扩大这个优势,但同时该模式要想走出村、走出镇,还需要有品牌化意识,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

“打造‘映山红’品牌,就要建设一个公共品牌,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产品上,还能应用在文化旅游、基层治理等方面,都要能叫得响。”对于品牌的打造,《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这样说。他认为,要想将盆景变成风景,要抓好品牌建设这个“牛鼻子”,同时也要建设好党员这支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下一步,戴村镇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时整合资源,让“映山红”品牌能应用到文化、旅游等更广的范围中。“未来,映山红不只在戴村绽放,还将漫山遍野。”

部分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文字:诸飞英

通讯员:陈澎勇

编辑:诸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