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学成《九阳真经》,为何不传给张三丰?因为张三丰已看不上

2019-10-28   梦露居士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当年,张三丰还叫张君宝的时候,曾在少林寺做一名小杂役。他在阴差阳错之下,学到了残缺的《九阳真经》,以及少林寺最基本的武功——罗汉拳。

后来张三丰触犯戒律,逃出少林寺,躲在武当山中苦练武功。其后他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深有心得。一日张三丰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于是张三丰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残缺的《九阳真经》相发明,创出了武当一派武功。

后来张无忌在昆仑山中,无意间在一只苍猿的肚子里发现了完全版《九阳真经》,那是九十年前年潇湘子、尹克西从少林寺中偷去,缝在猿猴肚子里的。张无忌因此练成了九阳神功,内力深厚无比,走上了开挂的道路!

既然张三丰练的是残缺版《九阳真经》,张无忌为何不将完全本《九阳真经》告诉张三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张三丰,已经不屑于知道《九阳真经》的全文了。

如果说是青壮年时期的张三丰,确实还对《九阳真经》念念不忘。他所知的《九阳真经》不完全,所以张三丰依据《九阳真经》创出的武当派武功总有缺陷。

不过,随着阅历逐渐丰富,张三丰于武学一途逐渐有了更多的领悟,而且也更加自信了。特别是他已经猜到,《九阳真经》并非达摩祖师所写,只是后人借用了达摩的名字而已。

一来真经中所说的秘奥与少林派武功大异,反而近于我中土道家武学;二来这《九阳真经》不是梵文,而是中国文字,夹写在梵文的《楞伽经》的字畔行间。想达摩老祖虽然妙悟禅理,武学渊深,他自天竺西来,未必精通中土文字,笔录这样一部要紧的武经,又为甚么不另纸书写,却要写在另一部经书的行间?(《倚天屠龙记》三联版第九章)

所以张三丰想,如果《九阳真经》是达摩祖师所创,自己肯定不能与达摩祖师相比,因为达摩祖师妙悟禅理,武学渊深。但既然《九阳真经》是别人假托达摩的名头所写,我为何不能自创武功?可见张三丰此时已是自视极高,认为除了达摩祖师,别人都无法超越自己。

于是张三丰开始了自创武功的苦修。俞莲舟曾经说过:

恩师心想于《九阳真经》既所知不全,难道自己便创制不出?他每年闭关苦思,便是想自开一派武学,与世间所传的各门武功全然不同。(《倚天屠龙记》三联版第九章)

张三丰一百一十多岁之时,终于创出了太极拳、剑的武功。太极拳、剑以虚御实、以慢打快、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实乃上乘武学法门。

要知道自来武学之道都是以快打慢,先发制人,张三丰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以慢打快,他可谓是一位武学奇才,不愧是与达摩并列的泰山、北斗、大宗师!张三丰此时的境界,已足以傲视《九阳真经》了。

张三丰创出太极拳、剑之时,恰逢赵敏攻打武当山,并施毒计将张三丰打成重伤!好在武功初成的张无忌已经来到了武当山上,于是张三丰将太极拳、剑传给了张无忌,张无忌凭着太极拳、剑大败赵敏手下的阿三、阿二和阿大,保住了武当山的威名。

经此一役,张无忌在武当山上住了数月,一面替俞岱岩、殷梨亭治伤,一面便向张三丰请教武学中的精微深奥。在张三丰的指导下,终致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再加上武当绝学的太极拳剑,三者渐渐融成一体,张无忌武学大进!杨逍、韦一笑见识了张无忌武功的长进,心中暗赞张三丰学究天人,那才真是称得上“深不可测”四字。

可见,太极拳、剑是与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并驾齐驱的武学神功,不分轩轾,不相伯仲。在这种情况下,张三丰自然对全本《九阳真经》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当然,在指导张无忌的时候,想必张三丰也会得知一些《九阳真经》的内容。不过张三丰此时的心态应该会是这样的:“哦,果然如此,看来我推测的不错。”“哦?这个地方和我想得不太一样。”“哦!此处经文中的道理,还比不上我发明的太极拳武功。”

喜欢金庸作品的朋友们,欢迎加入我的圈子“金庸迷之家”。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圈子是属于各位金庸迷,包括:金庸小说读者、金庸电视剧观众。大家在此可自由讨论,梦露居士也会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心得。

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各位同好,把酒言欢,谈论江湖之事,何其快哉。

在这里,你可以分享自己看金庸小说、金庸电视剧时的感悟。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梦露居士对金庸小说的分析,对金庸人物的品评,以及梦露居士续写的金庸武侠前后传。

购买圈子,可以获得专栏“金庸武侠前后传”+“梦露居士品评金庸人物”,单独购买共需4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