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
——驻驾村红色旧址
在东平县经济开发区东北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时在此停留驻驾,故名驻驾村。这个村是千年古村落,也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圣地。
驻驾村内的古建筑群有50余间房屋,大多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万里、罗荣桓、陈光、崔宜平、刘仲羽、张敬涛等曾在此居住过、战斗过。在这里发生的抗日故事有很多,至今仍被大家广泛传颂。
红色阵地 点燃星星之火
青砖外墙,乌漆大门,几处貌似普通的老宅却将历史恒久凝固。1938年至1943年,驻驾村是东平三区党的主要活动阵地和办公场所。1939年5月,驻驾村是全县第一个成立妇救会、姊妹团、儿童团、识字班的村庄。共产党员卜秀是全县第一个妇救会主任,曾受到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的表扬。1939年底,驻驾村在全区率先建立党支部,支部书记是许建民,全村党员30多名。1940年春天,东平三区半数以上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村农会。
东平三区伪区长焦元绅以及他的爪牙展道符、刘元庚、李培正等依靠日寇长期驻扎三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1940年9月,焦元绅带领区队到清水坦村,逮捕了泰西总动委会副主任刘仲羽、东平三区抗日区长王耀珍等9名同志,并押送至日军宪兵队。1942年春,他先后到驻驾村抓捕共产党员、农会干部、游击小组成员42人。这些人后经党组织和群众营救,才得以生还。
当日寇投降后,焦元绅等人为了逃避惩罚而流窜外地,区委派公安助理员王元江同志到泰安、肥城等地,配合当地政府将他们一个个抓了回来。然后,区委先后在宿城、尚庄召开了几千人的诉苦大会,广大群众从四面八方走向会场。最后,人民政府根据广大群众的控诉和强烈要求,在尚庄西门外枪毙了这些与人民群众不共戴天的罪人。
红嫂故事 传递信仰力量
1940年下半年至1947年,日寇、汉奸搞反复扫荡和多次清剿,驻驾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恢宏篇章。其中,红嫂故事广为传颂。
革命烈士许庆芳同志出生在驻驾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她婚后来到大羊村,仍遭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她对旧社会恨之入骨,恨透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豺狼虎豹。
1943年,她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积极开展工作,发动妇女磨面、碾米、做军鞋。在动员参军参政工作中,她先后动员100多人参加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的工作。194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东平三区妇救会副主任,工作更加积极主动。1946年,在“反奸诉苦”和“斗地主、分田地”运动中,她带领妇女群众与阶级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947年8月,地主、还乡团带领蒋匪军打进了大羊村。进村后,他们进行疯狂报复,抓捕、拷打革命干部和群众。革命干部和群众与他们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当转移出部分家属和干部后,已经筋疲力尽的许庆芳不幸被还乡团抓住。在审讯中,敌人施尽各种酷刑,但许庆芳同志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经过7天的审讯,没有得到一点口供而气急败坏的敌人,残忍地把年仅27岁的许庆芳推到深坑里活埋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全国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东平县抗日烽火熊熊燃烧起来。这时,驻驾村的卜秀、李芳、谷秀清等人勇敢地走出家门,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来。这些人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东平县农村第一批党员。这批妇女积极分子经过党的教育,不但进步快、觉悟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1939年七八月间,东进支队(八路军115师的一部)在尚庄召开军民联欢会。当时,罗荣桓、陈光两位首长赞扬了妇女代表卜秀同志的发言:“这位农村妇女进步快、觉悟高,讲得有水平,不简单!”
在涌现出一批妇女积极分子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指示,东平县组建各级妇救会。当时,全县妇救会组织是从下而上逐步建立的,首先是村、乡、区,然后是县。全县村“妇救会”建立最早的就是驻驾村。在组建妇救会的基础上,驻驾村还在全县最早建立了姊妹团、识字班、儿童团。
李芳同志是驻驾村人,是东平三区区委书记许树锦的爱人。在爱人的影响下,她在驻驾村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自身觉悟也得到了提高。许树锦同志任东平三区区委书记时,因病导致下肢瘫痪只能躺在床上工作。作为许树锦同志的助手,李芳同志积极当联络员,帮助爱人收藏党的文件。她还积极参加妇救会的活动,对开展妇女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1939年7月,李芳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色旧址 绽放耀眼光彩
位于驻驾村西侧的红色记忆纪念馆,由战争年代的东平三区和驻驾村办公旧址改建而成。该纪念馆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共产党员许洪胜利用自家老宅院,自费投资90余万元,自己设计施工的公益文化场所。
走进红色记忆纪念馆的展室,大量的实物、文字和图片史料,将“初心”的温度完好保存。
踏寻红色足迹,接受精神洗礼。近年来,纪念馆接待来自上海、济南、泰安、东平机关单位、乡村的参观团队30余个,参观人员达2000余人。在这里,大家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思和学习了革命先烈崇高的品格风范,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驻驾村是千年古村落,有多处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像是一座民间博物馆。近年来,这里拍摄了《东平湖的鸟声》《东原烽火》《东平战役》《东平老兵》等影视剧目,释放了红色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是时代的楷模、价值的标杆、精神的坐标,如同一盏引人向前、催人奋进的指路明灯,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2018年7月10日,东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尹燕勇在英雄烈士谱前向大家介绍说。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驻驾村是红色的起点、红色的圣地。我们要留住历史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大家从不变的初心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激情斗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共谱文明新篇章
铁血军魂
荣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