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品昨晚压抑了/长久未眠
这篇文章只是壹品个人的“减压文章”
当然考虑到会被很多人骂
本篇关闭留言功能
昨晚朋友圈又传来“设计同行”猝死的新闻
收到这个消息
正是壹品凌晨3点
刚醒来计划画图的时候
很害怕
然后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我该怎么办?”
要完成的工作就在那里
每项工作都是有时间期限
然后咬咬牙
坚持将设计图画完发了出去
这个凌晨,注定很煎熬
最近两年每隔一段时间
总能看到类似的消息
每看一次,心理负担会增加一倍
微信朋友圈的主题
基本也是“点蜡烛”的同时感概一句
愿天堂没有熬夜加班
或者愤慨吐槽下这个设计行业
然后这个事件
就如同娱乐新闻一下
两天过后、烟消云散
一切如往常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因为这样的事件发生
你会为了避免熬夜画图
辞掉工作吗?
不会
你会为了减轻负担
减少工作量吗?
不会
你会放弃某个城市超高的压力
折衷选择另一个舒适的城市吗
不会
.......
从没有人想过如何改变或者真实应对
感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成年人的世界
没有“容易”二字
要么选择“一事无成的生活”
要么挑战一个“未知的美好明天”
或是“某个凌晨悄然离去”
中年人的压力
不敢冷漠离去
有了家庭
就有一份存在的责任
中年人的压力
更不敢苟活
可能会连带一家人的艰辛
这个世界
可能中年人
是最不相信童话和眼泪的
尤其在上海这样“现实的城市”
大部分人愿意承受短期的痛苦换取一点生活的改变
也是大部分人选择这个城市的原因
可能有朋友会谈到
人生不是两级的“非黑即白”
不只是”暴富“和”贫穷“两个极端
也有“平凡安稳的生活”
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注定是一个“童话故事”
如果让大家选择
多少人会真心选择“平凡过一生”
(尤其是男人)
“平凡”在世俗眼里
就是过的不好或一事无成
可能壹品这个价值观有点扭曲
但却是生活圈的真实
当然壹品很害怕“猝死这件事”
“身体负荷”确实很大
真的感觉时刻会被带走!
当然
大家也不用太信“朋友圈这件事”
看一堆人点蜡烛
然后嘣一句“愿天堂没有加班”
以为他们会怎样改变
基本追了两天热点之后
该加班加班,该通宵通宵
该虚度年华继续虚度
就像一个笑话谈的:
一个人想戒烟
看了N多吸烟有害健康的视频
看到身体各种器官的恶性变异环节
吓得赶紧抽根烟“压压经”
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像我们自己
前一秒看完“同行猝死”
下一秒继续投入通宵画图之旅
听过那么多道理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甚至大家都知道怎样避免这类事件发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
精神层面保持健康心态
但现实的世界就是
当你年轻的时候
你唯一的资本就是“体力好”
“熬夜最好的年华”
似乎除了这个,基本一无所有
你有选择吗?
良好作息时间
不存在
到了“中年”
发现成为了一家人的经济支柱
可能不需要体力的大量消耗
但是精神层面负担会增大
最近很多猝死的案例
基本都是“人到中年”
“心事太重”
说着说着,壹品突然吓到了
是不是主角都是“男人”?
朋友肯定在问
本篇又是一个没有中心思想的废话文章吗?
不知道诶
反正说完这些
壹品心理感觉阳光很多了
减压文章呀
还是给点建议吧
绝对不太成熟,只代表壹品一家之言
年轻的时候
拼命的同时,作息无法保证的时候
身体一定要健康
年长之后
身体肯定好不了多少了
但是心理健康很重要
”据说“前面几个事件发生
背后很多是“心理上错综复杂的额外压力”
“熬夜”这件事只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背后更多还是“心理压力”
以前一句话
总被大家当成笑话来解读
阳光点
生活没那么多过不去的坎
分享一个自己曾经的“心结”
那一次差点“奔溃离去”
曾经做设计管理的时候
一个项目的正常时间节点协调
写了一篇让设计方按时交图的邮件
正常流程,都会抄送给公司各大领导
结果意外发生了
也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设计方回复说,时间没法按时完成
这种回复也很常见,
一般私下沟通下就行
结果设计方回复的时候
非常强硬的抄送给公司最大领导
这简直是“当场打脸”,啪啪啪的
直接宣告了工作安排不到位
而且全公司领导见证了这个盛况
因为这件事
壹品至少抑郁了半个月
总觉得会被全公司“刮目相看”
几年后回想
那叫什么事
当时最大的心病是
总觉会被全公司人鄙视
结果是
大家都各忙各的
根本没人关注你的“那堆屁事”
之后也是看一篇文章彻底释怀了
一个人参加一个朋友婚宴
穿着非常讲究
吃饭期间,不小心一道菜没夹好掉衣服上了
每个人在现场都见证了,场面极度尴尬
结果整个吃饭期间
他都心情不好
感觉每个人都在背后议论他
真实的情况是
大家根本没关注他这举动
他们更关心自己在餐桌中的位置
想想你自己
是不是这种心理?
举这个例子
尽管只是一件小事
但是生活中很多都是这类小事件的叠加
我们都太将自己太当回事
人生很长
真没有那么多过不去的坎
客观说
心理健康
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一起见证自己美好的未来
最后真诚说一句
愿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