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看似不起眼的源头,却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大格局

2019-08-26     南陵县广播电视台

一条河流穿越晨光,沿着汗水和稻叶的方向,在乡村与乡村,庄稼与庄稼之间流淌。

一首悠扬的民歌,从土地黝黑的深处,缓缓而来。潺潺的水声里,季节时青时黄,时黄时青。

在漳河之畔,南陵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站在民歌青青的音域,如植物在阳光下起舞、拨节,一切农事的节奏如民歌的节奏,让人觉得自然而舒适。

漳河发源于南陵县南部山区,自南向北穿越县境中部,至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450平方千米,全长115千米,为南陵人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漳河旧称为漳水、淮水,民国版《南陵县志》记载:漳水(源出县南水龙洞,至合河口与淮水合流。按府志,漳水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水龙洞,至澄清河与淮水合流。)淮水,(源出县南吕山麓涌珠泉。)漳淮二水汇合,形成漳河的主源。

《中国历史地图》记载:西汉时,漳河名淮水,北宋时称漳淮水,元明两代上游(南陵以上)名漳水,中游(南陵至三埠管)名淮水,下游(三埠管以下)名澛明江,清代统称漳河。

循着一条滋生并哺育了地域文化的河流上溯,最终可以在山麓下,山壑间找到宗源,找到汩汩的涓溪。来到这里,但见水色清澈,晶莹剔透,不禁让人联想起漳河源的源远流长。

水在路上,在树丛里,追溯着,奔跑着。在山势低回处流淌出精致的弧线,荡起美丽的水纹,就像一把梳子,梳理着石头的韵致。再追再跑,花就开了,树就绿了,山就活了。

经过今人的实地勘察,漳河在南陵县何湾镇还有另一支源头——荷花塘。

漳河源南北数支相汇于三里镇,西汇峨岭河后,自南向北,从山地向平原,顺势而下,开始了她泽被两岸,殷福民生的征程。清清的河水,常养育出一个收获的秋天。古老而清新的民歌缓缓地穿过山野,沿着乡间曲折的小路走向温暖的家园。

云水往事不会留影,风花雪月自然有情,漳河牵连着两岸,也牵连着跳跃的心情,也牵挂着一处恍然入梦的地方。

一段历史,不能轻易被改写;一份乡音,不能轻易被忘怀,如今,在很多人的眼里,漳河依旧是枕边梦里最熟悉的摇篮曲。

站在漳河的上源,回到最初的明朗,感叹于每一个在河面上飘动的传说,敞开的思绪是一帧动人的风景。

它们为生命丰盈,为土地消瘦。正是因为生命和土地,它们的流淌才有了意义。它们沉默的流淌,有时朴实的波纹,也会在斜阳把山野染遍时,轻轻唱一支乡情的歌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9xv0mwBJleJMoPMPR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