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三重奏》这个剧组是有什么神奇的能力,为什么每次都能找到东北腔的外国媳妇!
吉娜和郎朗这对夫妻也太可爱了,令人上头。上《幸福三重奏》之前,郎朗因为没有帮助老婆提包看起来不够绅士体贴而被骂,说这是艳光四射又聪明优秀的年轻钢琴家嫁给了直男癌晚期太可惜了,老公连个包都不会自己拎。
但是看了《幸福三重奏》大家才发现,男强女弱、文化差异、年龄差距都是不存在的,这对的感情比外人想象得好多啦。
吉娜明明就是很爽利有主见的女生,无论做什么都是自己来。她关心帮助郎朗其实是考虑到郎朗的手比较重要,担心他受伤。
郎朗的自嘲也很好笑:“我现在看到包就粘上去,诶,给我背上!”
在《幸福三重奏》里也能看到,郎朗是想自己提行李,而吉娜一看到就一把夺过行李箱,用东北话说“一起整”,分分钟上演霸道妹妹的《乡村爱情》。
两人外出散步,郎朗怕她着凉,特意给她准备了外套。吉娜最后斩钉截铁地拒绝外套,“我不冷,我要好看,好看比什么都强~”
吉娜被郎朗宠得可霸道了,有时还会对郎朗动用武力,掐他~郎朗只有委屈的份:“又掐我,肉多你也不能老掐我呀......”
而《幸福三重奏》也让我发现郎朗除了钢琴之外的有趣之处。吉娜对他滤镜厚不时没有原因的呀,郎朗是见多识广又兴趣丰富,和谁都聊得来,什么话题都能侃一番。用吉娜的话来说就是,怎么看都“特别逗”~
像吃饭时郎朗会说欧美各国和中国的文化差异,都是结合自己在各国演奏钢琴、听钢琴会的经历来讲,学美国那边的鼓励教学,“marvelous”、“interesting”等夸人的词一套一套的。
但是美国人这种夸赞,夸得再好也没让人晋级。
而我们中国人这边夸人是平实的“还不错,下回得好好努力”,听着没劲,但居然结果出来还挺好。
朗朗概括各国的语言习惯和民族性格也很到位。他说,德国人说什么都是“不”,连肯定的时候都说“不”。
日本人反过来,连否定的时候都先说“是”。
这个尴尬礼貌的假笑表情真的很日式了!
而意大利人呢,郎朗发现他们说什么都喜欢动手。
他的玩笑总结是:所以意大利容易出指挥家啊!他们说什么可不都动手嘛。原来语言习惯还和职业选择有联系呢,真是学习了!!!
郎朗学起来各国的语言啊、动作啊,夸人的样子也是很传神了,眉飞色舞的。
郎朗是乐天开朗的性格,但给自己解围的玩笑话都是有艺术含量的呢。
夫妻二人做手工,郎朗都能掰出自己一套理论。画油纸伞时,他说要做个“大师作品”,不停让吉娜欣赏他的技术
在洱海旁做工艺品,他说要弄个“梵高”。
只见他努着劲,手控制着频率力量,脸变成表情包……
结果出来的效果都是一言难尽!!
吉娜一次次无言、看呆,但郎朗依然投入其中,兴致勃勃。
郎朗后来总结艺术种类:印象派就是看不清楚,现代派就是看不懂。(你别说这种胡说八道里也带着几分道理。)
跟郎朗一起旅行可太有意思了,每去到一个地方,他总会像导游一样给身边人讲解一些典故和知识。
别忘了,郎朗还是钢琴大师,一到他自己的专业那就是真正地散发起光芒啦。
郎朗吉娜夫妇也有专属于钢琴艺术家的小情趣。吉娜这边敲个节奏,郎朗那头就可以玩猜古典音乐游戏,哇顿时就高雅了起来。
他推荐妻子的新曲子,还有附带很专业的彩虹屁:“看人家这转调转的。”夸到吉娜心坎上。
两个人在家练练琴也是神仙夫妻啊。
所以啊,朋友们,不要因为郎朗教孩子弹钢琴都是“哐哐哐脑袋掉”“强弱拍哒哒哒哒”种这种土味风格,就以为他真的是搞笑派的,郎朗本人不但弹琴世界顶尖,谈吐也风趣。
对世界的深入认识确实会为一个人添加不少魅力。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专业,郎朗都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引得周围人加入话题讨论,有他在场面也是冷不下来。
看完这个节目,就更知道吉娜为什么看郎朗都是星星眼了,专业上是大师,专业之外也足够有趣。
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个激情四射的表情包!
吃完了狗粮我就忍不住羡慕起郎朗来,优秀的人从小就有机会走南闯北,所以对世界的认知维度都比我宽广好多,好羡慕啊!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想,郎朗的见多识广、有趣的思维方式,不仅跟他丰富的经历有关,更重要的是跟他的好奇心有关。
郎朗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变身记者,追问当地的风俗人文。
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吉娜都吐槽他是来当地采访的。
也这是这份学习的热情滋养着郎朗,从绘画到人文,郎朗都有敏锐的感知力,这些看似跟专业无关的东西,最终都充盈了郎朗的演奏,让他自成一派。
所以,对世界的好奇,才是我们需要向郎朗学习的,有了这份好奇心,人才能不断地拓宽认知。